中新網11月12日電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指出,國際實體經濟出現衰退以后,會不會出現通貨緊縮,這是一個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
據《中國信息報》報道,11月11日,馬建堂主持召開國家統計局第一次月度經濟形勢分析會。馬建堂是在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馬建堂說,國家統計局主要的司隊,特別是工業、投資、貿易外經、調查中心等要及時關注本專業負責統計的經濟運行進度,做到每十天左右反映一次情況;城市司統計的價格要按每旬反映一次情況。有關司隊在報出數據和情況前,應盡可能到有代表性的地區去看一看,親身感受數據背后的經濟涵義;國際統計信息中心,在當前情況下,更應該一日一報,緊緊盯住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情況,并及時作出反映。
馬建堂指出,國際實體經濟出現衰退以后,會不會出現通貨緊縮,這是一個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要及時關注糧食市場價格和最低保護收購價格關系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0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期增長4.0%,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從月環比看,比九月份下降0.3%。專家稱,前段中國宏觀調控與最近國際資源價格下行合力作用,使得曾一度高飆的CPI連續6個月回落。這也給中國四萬億刺激經濟創造良好條件,保增長將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首務。
馬建堂表示,對于進出口情況,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的變動情況,都是很重要的,都要密切關注。就今年以來進出口增速下降整體而言,加工貿易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但從國民核算的角度看,一般貿易的變化則要更多地給予關注。
據中國海關總署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十月份貿易順差達到三百五十二點三九億美元,再創單月順差歷史新高。統計顯示,十月份中國出口一千二百八十三點二七億美元,進口九百三十點八八億美元,同比增速分別為百分之十九點二和百分之十五點六。分析人士指出,在出口增速小幅降低的背景下,近三個月來中國貿易順差連創新高的主要原因是進口總值的大幅降低。市場需求萎靡使得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大跌,也令中國企業特別是加工制造業減少了原材料、能源等進口。
馬建堂同時還指出,對工業經濟增速明顯減緩的原因,上半年出口因素的影響是主要的,而從第三季度開始,內需問題已成為主要的影響因素;對如何擴大消費需求的問題,要高度重視,統計部門要充分利用城鄉住戶調查資料來分析消費的結構,分析收入和消費的關系,從而找出如何有效啟動消費需求的對策。
馬建堂強調,總之,一定要關注苗頭性、趨勢性和規律性的重大問題,提供有用的數據,加強分析,認真研判,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以統計部門富有特色的工作,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及時和優質的服務。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