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又要提高‘起征點’了?這次是3000元還是5000元?”最近,類似的問話不絕于耳,媒體間的猜測也不時公之于眾,更有一些專家立場鮮明,呼吁政府盡快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這一切緣起于眼前的經濟形勢。
眼前我國經濟的頭等大事是保增長,要保增長就必須出臺一系列強有力措施,一系列措施中減稅無疑在所難免。不久前確定的增值稅從生產型轉為消費型,以及出口退稅率不斷地大范圍提高,都屬于減稅舉措。在對這些減稅措施舉雙手贊成的同時,有聲音認為,減稅不僅僅要惠及企業,還要出臺針對個人的減稅政策,比如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
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是近些年涉稅話題中關注度最高的一個,即使在這次我國經濟出現眼前困難之前,認為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太低的人也不在少數。那么,一個很有“群眾基礎”的提議,加上目前需要采取經濟手段刺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大背景,是不是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的政策馬上就要出臺了呢?
除了政策決策者,其他人很難準確回答這個問題。但若細心觀察多方面情況,從中或可揣測出政策走向。
縱向看,我國開征個人所得稅以來,對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俗稱“起征點”)共作過兩次調整:1980年制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為800元/月。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由800元/月提高到1600元/月。兩年之后,即從2008年3月1日起,這一標準又提高到2000元。第一次調整發生在個稅開征后的26年后,而第二次調整距第一次僅相隔兩年,這一方面反映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居民收入和居民支出的情況也都有較快增長,需要政策與現實相呼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策的制定者越來越重視各界呼聲。減稅對經濟具有刺激作用,針對個人的減稅能讓人們享受直接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更能讓人體會到國家的政策意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時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有其可能性。
那么,如果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提高到多少算適宜呢?對這個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老百姓來講,肯定是越高越好;理論界的專家、學者對這個額度也各有各的看法,有說3000元合適的,有說5000元合適的,甚至提議8000元、1萬元的也大有人在。其實關于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算法、看法不同,提法就會不同。對此,政策制定者可以聽、可以看,但到最后真要確定標準時,起決定作用的只有一個因素:財政承受能力。
2006年由800元/月提高到1600元/月那次,財政減收規模是不足300億元;今年3月這次從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年減少財政收入約300億元。在財政收入每年大幅增長的前提下,推出這樣力度較大的減稅改革較為容易,但在目前經濟增長面臨諸多困難、財政收入增速逐月下滑的情況下,指望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大幅提高至有些專家、學者期望的那樣不太可能。“外界無論說多少其實沒多大意義,關鍵是這個幅度必須控制在財政的可承受范圍之內。”一位業內人士兩天前這樣回答本報記者的提問。
這位人士認為,這個可承受的范圍應該是提高到2500元左右。據他估算,提高到2500元/月,每年財政減收約四五百億元。
在普通百姓眼中,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的提高與否非常重要,媒體關注度也非常高。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提高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在個人所得稅改革中,只是比較單純、比較小的一項,更復雜、更重要的是稅制模式的轉變,即從目前的分類所得稅稅制模式轉變成以綜合征稅為主的模式,對這項力度頗大的改革,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呼聲高,近年來財稅系統和理論界正加緊研究和論證。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條件下一步到位,徹底改革現行個人所得稅制難度大,很有可能采取分步推進的辦法,即在現有模式下,重點解決那些矛盾較為突出的問題,比如降低稅率和級距,合并一些征稅項目,以及增加大病醫療、贍養等與民生相關的費用扣除項目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個稅稅制改革不是慢慢來,什么時候研究出結果什么時候改的事情,而是早已明確了時間表,即2010年要有實質性突破。屈指算來,也就一年多時間,個稅改革任務非常艱巨。
在個稅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之前,涉及個稅的熱點和焦點就是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的調整。有業內專家預測,在本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有多項刺激經濟增長的具體措施出臺,果真如此,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很有可能作為其中的一個調控手段而更加引人矚目。(姚長輝)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