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13個人擁有一個賬戶,中國人的財富夢在建立僅17年的證券市場急速發酵。
昨天,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下稱“中登公司”)公布數據稱,截至5月28日,滬深兩市賬戶總數達到10027.36萬戶。這是中國證券賬戶數首次過億。同一天,上證指數創紀錄地收于4334.92點高峰。
然而在如此大好形勢下,浙江某公司文員陳先生卻愁眉不展。“我是5月10日開戶的,投資了幾萬塊,但現在賺的錢連付保姆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夠。”這也刺激他更加頻繁地去四處打探“內幕”消息,并頻繁地追漲殺跌。
“新賬戶的急劇增加,意味著大量沒有實際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在加速進場,這不是一件好事。”注冊證券分析師黃侃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
填單連錯八九次的開戶者
“入市很難,不入市更難。”2002年大學畢業的陳先生這樣描述自己進入股市前的心態。他坦言自己入市前對股市一竅不通,即使現在也只是一知半解。
正因為缺乏相關知識,陳先生多年來一直堅守不入市,但這種堅持在今年5月份終于打破。
“2006年大盤也漲得很好,但那時不入市還不覺得什么。而今年尤其是3月份過后,辦公室每天都漂浮著賺錢的故事,同事們紛紛進入。大家閑聊時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你賺了多少’,賺個5%左右的都不好意思說了。”陳先生說,這個時候他有點兒動搖了。
“有一天,一個對股票同樣也是一竅不通的小姑娘跑來得意地告訴我,她‘曲線’入市了,1萬塊交給一個朋友打理,20天已經賺了4000塊了。”陳先生這個時候猛然覺得自己似乎是個異類,甚至覺得老婆看自己的眼光也開始變得怪怪的,他心動了。
“戰機稍縱即逝,我知道不能再猶豫了。”“五一”過后,陳先生向妻子提出入市“申請”,一向精打細算的妻子這次果斷“放行”,陳先生攜5萬元資金順利進場。
陳先生只是千萬新進股市大軍的普通一員。在A股市場、B股市場和基金市場,隨處可見新入市的股民、基民,盡管他們對“股票是何物”還是一片茫然。
5月份以后,在杭州文一路某中國銀行網點,兌換外幣并同時開通B股賬戶的投資者每天不低于50人。該銀行網點值班經理表示,該網點每天幾乎都要加班加點,增加人手,但還是應對不了日益增加的開戶人數,“今年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這么多投資者,去年就是一個月也沒有50個。”
該值班經理稱,很多投資者來開戶,賬戶資金都只有幾千到幾萬美元,超過10萬美元的都很少見。“什么背景的人都有,但幾乎所有人都對股票不懂,有投資者開戶時填單一連填錯八九次,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一定會賺錢,而且最好是進入得越早越好。”
“比如說某天人手安排不過來,我們試圖勸說客戶第二天再來,但這樣往往遭受到客戶的白眼。”該值班經理有點無奈。
中登公司歷史數據顯示,2007年前五個月的月平均開戶數就達到了424.4萬戶,跟去年相比增加近10倍,4、5兩月的新增開戶總數都超過去年全年,其中4月30日一天就新增108.4萬戶,創歷史新高。而2004、2005、2006三個年份兩市全年的月平均新增開戶數分別為16.8萬戶、10.3萬戶、44.8萬戶。
數據也顯示,截止到2007年3月,全國范圍內開戶最集中的區域是上海,957萬戶的開戶總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0.7%,其次是廣東、北京和江蘇等。
“高人”指點與“菜鳥”的三個問題
“買了就跌,解套就拋,一拋就大漲。”陳先生如此總結自己入市20天來的心得,他不無郁悶地說,不知道是市場變了還是自己不走運,反正自己入市后就覺得賺錢并不容易。
陳先生隔壁辦公室有一位“高人”,3月初8萬元進入,最近該“高人”稱已經“翻滾”到25萬元,平時他連盤都不盯,只是偶爾打開交易系統買賣一下。
“25萬元可能性也有,15萬元以上是肯定的。”陳先生表示,自己雖然沒有親自看到過他的賬戶,但他每次買股票前都會和辦公室同事通報一下,開始大家不信,但讓大伙大跌眼鏡的是,他買的股票往往在兩三天后就出現連拉漲停的奇觀,等他一拋,股票就進入調整狀態。
在大家的連連稱奇中,該“高人”表示背后另有“高人”指點,對于是否有內幕消息,他未置可否,只是告訴大家,什么時候該買什么股票,什么時候可以拋掉什么股票。
在4月份,“高人”所在的辦公室和隔壁幾個辦公室大部分資金都沖向了特定的幾個股票,當然,有人賺錢了,也有人沒有賺錢,“不賺錢的是因為他們沒有熬到拉升的時候。”
5月份過后,“高人”推薦的股票明顯少了,而且賺錢效應也不強烈了,10日才進入的陳先生自然也沒有賺到什么錢。“他是有內幕消息的,這個市場只要打聽到內幕消息才能賺錢。”陳先生固執地認為。
自從有了這個理念后,陳先生每天早起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四處打電話,“吵醒”那些消息比較靈通的朋友,并直截了當程序化地問出三個問題:“有什么股票可推薦?”“是什么消息?”“目標價位多少?”
除了電話,陳先生還充分利用起了互聯網,活躍在各個論壇和博客圈里,“這里潛伏著一批民間高手,他們推薦的股票有很多是有內幕消息的,基本上還是準確的。”
在財通證券杭州體育場路一個營業廳里,剛剛進入股市1個月、連K線圖都看不懂的退休工人張先生說,他不會上網,但自己每天會買5份報紙,并充分利用時間瀏覽各個報紙的證券欄目,并從推薦的股票中買一些自己認為消息準確的。
“我們不像你們年輕人會上網,所以能賺大錢,不過這些股票也蠻好的,能賺錢就行。”張先生表示自己心態很好,他看好的股票也樂于和自己的同齡人、同樣每天也活躍在散戶大廳里的一批老年投資者分享。
陳先生的一位同事,現在干脆干起了“買白菜”的行當,“什么股票價格低,他就買什么股票,不管什么指標了,好像前段時間收益還不錯。”陳先生說,他曾經有段時間也想這么操作,但突然發現,市場上的5元以下低價股已經很少了,“錯過機會了,只能去尋找權威的消息了。”
散戶主導市場的潛在風險
“追逐消息,傾向薦股,像買白菜一樣買股票,這就是新進散戶們炒股的主要特點。”黃侃說,這樣的市場是不正常的,風險正在加劇。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最近的投資報告說,自今年初以來,個人投資者已經取代機構投資者成為主導市場最重要的力量。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流通市值比例,在過去的4個月內從52%提高到62%,即凈買入約2700億元股票,而機構凈賣出了2700億元股票。
“是散戶們,而不是機構,將滬深300指數2007年市盈率從22倍推高到30倍。”投資報告中說。中登公司截至28日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在滬深兩市賬戶總數中,個人賬戶為9984.69萬戶,機構賬戶為42.67萬戶,個人賬戶占總數的99.57%。
“個人投資者開始主導市場,這從投資風格上就可以看出來。”黃侃說,散戶投資者的特征是,大多數散戶以買菜的邏輯來買股票,以絕對價格作為選股的重要標準,同時,對于各種虧損股,也因為市場上的重組傳言,對其青睞有加,“自1月中旬以來,低價股整體跑贏高價股,一些有重組傳言的股票更是不斷翻番,而機構認可的具有良好估值指標和盈利前景的股票卻動靜不大,機構的收益率明顯不如散戶,這是極不正常的。”
“散戶化傾向可能持續。”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投資報告說,上一輪牛市,散戶持有的流通市值比例頂峰達到了89%,而目前這一比例只有62%。“盡管目前機構力量已經顯著擴大,但是89%和62%兩個比例之間的巨大差異,還是暗示散戶持有市值比例可能進一步提高。”
“風險顯然已經在增加,B股指數的回落可能就是一個先兆。”黃侃說,現在交易B股的大多數是個人投資者,在經歷前期的瘋狂后,很多B股市場的個股再以連續跌停的方式展開調整,B股指數也在不斷回落。
監管部門對上述情況并非無動于衷,近來屢屢“敲鐘”投資者教育就是明證。黃侃認為,隨著散戶主導市場的格局越來越明顯,市場的抗風險能力也將越來越弱,“任何市場都不會直線上升。為了盡可能地消弭風險,有關部門的監管手段應當更市場化。”(宗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