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石油回歸A股開盤當天創出48元天價的時候,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很難想象,這一高價竟成為眾多中石油小股東和A股悲劇的開始。而日前某媒體捅出——中石油A股承銷商之一瑞銀證券以及其母公司瑞銀集團,在中石油A股上市前后,通過大規模地買賣中石油H股后沽空的手法大發其財的行為,更是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伴隨著這一問題的爆出,在A股市場和境外市場(特別是H股)關聯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跨境監管,如何打破國際大行在中國市場的巧取豪奪,成為市場人士關注的焦點。
中石油身陷“羅生門”
這一事件的爆發來自于某媒體的報道,稱瑞銀集團憑借著A股承銷商的身份,利用旗下國際機構在A、H股市場上聯合做局沽空牟利,在中國石油A股招股說明書正式公布前就已聯合潛伏中石油,于A股上市發行前后依次采用收集、拉升、減持、沽空手法,通過影響中石油H股正股及相關權證價格大獲其利。
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在于,從9月26日-10月12日間,瑞銀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持有中國石油股份的數量從11686000股增至12926000股;瑞銀香港資產管理公司持股數量從11708000股上升至13802000股;同一時段內,中國石油股份股價從13.80港元迅速飆升至20港元,累計升幅達到32%。11月20日,受瑞銀控股的機構們繼續增持中國石油H股,大舉買入3.28億股H股,持股比例從4.81%增至6.24%。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A股IPO的進程,9月24日,中石油回歸A股市場獲證監會發審委批準,時值大藍籌股價狂飆突進,上證指數首次站上5500點關口,市場一片繁榮景象,對于號稱“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國石油充滿了期待;10月22日中石油發布了《招股意向書》,10月25日網上路演確定網上申購價16.70元/股,11月5日正式登陸上交所,當天開盤價達到48.62元,但投資者仍然瘋狂買入,首日換手率高達51.58%。隨后中石油股價接連下挫,在40元以上買入的900多億資金全數被套。截至昨天收市,中石油股價僅為30.96元,較首日開盤價跌去30%以上,釀成了近期A股最大的“慘案”。
就在A股中石油站上高峰之時,瑞銀集團旗下的經紀公司和自營賬戶自11月29日大舉減持H股,持股比例從11月20日的6.42%一路降至5.16%。而就在其減持的同時,瑞銀的研究部門仍然維持中石油的“買入”評級。
瑞銀出面反駁
瑞銀方面在指責出現之后也立刻進行了回應,瑞銀投資銀行中國區負責人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反駁,首先是瑞銀進行的A股IPO承銷,而買賣的是H股股票,把A股的下跌歸結為瑞銀在H股上的的買賣“很不公平”,“沒有任何監管條例規定:一家投行承擔了一家公司在某國家或地區的IPO項目,其相關證券公司席位或者資產管理賬戶、自營賬戶就無權力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股票市場交易該公司的相關股票”。
瑞銀辯解的另一個理由,是來自于對自營和經紀業務的區別,瑞銀該負責人表示,由于瑞銀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商,每八只股票中就有一只在瑞銀交易。因此,買賣中國石油H股的瑞銀客戶占很大一部分,這些交易被歸結為瑞銀設局是不正確的,并且認為僅從交易數據得出結論是很不專業的。
雖然瑞銀辯解的理由言之切切,但在中石油A股上市期間,瑞銀在H股白紙黑字的交易記錄卻很難逃脫指責。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郭峰表示,瑞銀證券在中國石油A股發行過程中是擔任承銷商,它具有獲取那個時段中國石油公司內幕信息的絕對便利。瑞銀集團控制的機構在中國石油A股發行前買賣中石油H股的行為,無法擺脫利用內幕牟利的嫌疑。
監管面臨跨境難題
但即使如此,眾多專業人士還是認為,對于瑞銀的這一行徑,在現有的法規中很難找到合適的罪名追究責任。國內某著名券商投資保薦人介紹說,“在內地承銷項目期間,我們的控股公司和控股公司100%控制的附屬機構,絕對不允許在前6個月內買賣相關證券。”
著名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昨天表示,就香港的規定來說,如果是在進行H股IPO前后,相關機構研究員是不能對此發表報告的,參與IPO的機構都會進行回避。但問題的關鍵在于,瑞銀這一行為是發生在香港,通過買賣H股實現的。謝國忠表示,目前的問題就在于,憑借A股的IPO,在香港買賣H股目前恐怕難以找到法律適用,“是否違規需要香港金管局來定,就我對他們的了解,類似的內幕交易他們是一定會介入調查的”。而目前也有消息稱,中國證監會亦開始就此事會見瑞銀方面。
對于此類國際大行的行為,更多的國內機構憤憤不平。天相投資董事長林相義就表示,瑞銀既然來中國,“就該守中國的規矩”,而對于國際大行所謂的防火墻,林相義說,“對于某些公司稱,自己有防火墻,沒有內幕交易,我認為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市場不清楚”。(記者 張誠)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