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期貨正式踏上了上市之路,這也意味著A股市場將迎來第一只真正意義上的期貨公司股票。
日前,中國中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000996,原名“捷利股份”、以下簡稱“中國中期”)對外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宣布擬通過向非特定對象公開發行不超過1.4億股A股的方式,募集資金對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中期期貨有限公司以及中期嘉合期貨經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收購,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5億元人民幣;其中,16.132 億元用于增資收購中國國際期貨。
中國國際期貨成立于1992年,目前的注冊資本為1.1億元,是中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營運最規范的大型期貨公司之一。公司總部位于深圳,下設武漢營業部、武昌營業部、廈門營業部、鄭州營業部、大連營業部、廣州營業部、寧波營業部、上海營業部和北京營業部(籌)等九家分支機構及香港分公司(簡稱“中期香港”)。國際期貨連續六年蟬聯內地期貨公司代理成交量和成交金額的“雙冠王”。2007年,國際期貨成為首家代理成交金額突破兩萬億元大關的期貨公司,堪稱期貨界不折不扣的常青樹和第一品牌。
事實上,國際期貨的借殼上市之路頗為曲折,直到公告發布前的最后一刻,還是很少有人預料到其進展會有這么快。
2007年5月16日,捷利股份發布《收購遼寧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90%股權》的公告,捷利股份第一次和“期貨概念”扯上關系,但由于當時正逢上市公司收購期貨公司熱潮,這一公告并未引起廣泛關注。2007年12月17日,捷利股份再次發布《收購中期嘉合期貨經紀有限公司49.67%股權》公告。連續拿下兩家“中期系”期貨公司的控股權后,捷利股份搖身一變,化身為期貨概念股。1月11日,捷利股份收報漲停;14日,公司宣布因重大事項停牌;22日,遼寧中期更名為“中期期貨”。一連串和“中期”有關的動作逐漸引起了市場人士的關注,當時就有人猜測,上述舉動可能是在為中國國際期貨的最終借殼埋下伏筆。
2月21日,捷利股份更名為“中國中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變更為“中國中期”,公司的經營范圍也擴大至“對外投資及管理、資產管理、創業投資”等。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開始期待,國際期貨的資產最終會被裝入中國中期。
隨著昨天中國中期最新公告的出臺,有關國際期貨借殼的猜測也終于塵埃落定。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全票通過了《關于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議案》,計劃以不低于21.65元/股的價格向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以其自有資金)、財務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保險機構投資者、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其他境內法人投資者(包括公司現有股東)等在內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數量區間為7000至14000萬股。其中,公司第一大股東北京恒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擬以現金認購4000萬股,增發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5億元。
中國中期表示,公司本次發行募集的資金將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用于增資收購中國國際期貨、增資中期期貨和增資收購中期嘉合期貨,其中,增資收購中國國際期貨將耗資16.132億元,增資完成后,國際期貨的實收資本將從原來的1.1億增至12億元,中國中期占國際期貨實收資本的比例為90.83%。
近年來,內地期貨市場持續發展,期貨公司經紀業務的增長也呈飛速發展態勢。國際期貨2007年度的利潤表顯示,公司手續費收入達9952.92萬元,營業利潤達5437.89萬元,凈利潤4743.2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81.51%、296.77%和304.95%。
中期協會長劉志超日前透露,截至2007年底,全行業共有91家期貨公司完成增資擴股,全行業177家期貨公司凈資產總計達到114億,客戶權益374億。期貨公司在資產狀況、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方面與往年相比均有顯著提高。
此番中國中期的增發方案如能或管理層批準,國際期貨將成為內地市場上第一家借殼上市的期貨公司。(錢曉涵)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