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動機
5月12日,山西省環保局和山西省財政廳對外宣布,針對該省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工作,兩個部門聯合制定出一項具體的獎勵辦法——對考核排名前移城市的一把手給予重獎,最多高達200萬元,獎勵對象以個人為主。
據悉,這在山西省環境保護工作中尚屬首次,全國也無二例。
消息剛一公布,就引起眾多爭議。
改善環境,本是當地主政官員應盡職責,因何要再設巨資予以重獎?與獎金激勵相比,問責機制是否更為重要?重獎官員是否會導致急功近利虛報績效的后果?這樣的獎勵辦法是不是個別人“拍腦袋”的決定?
17日上午,山西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5月17日上午,山西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在辦公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起公眾對重獎環保的爭議,他表示,環境保護,為民生頭等大事,巨資獎勵只是一種導向,是要讓更多的人重視環保,工作做得好,為什么不可以重獎?
為何重獎一把手?
“追責找一把手獎勵也該給他”
新京報:山西擬百萬重獎治污領導,怎么想到這個獎勵機制的?
劉向東(以下簡稱“劉”):山西環境狀況非常惡劣,在國家監控的113個城市中,后5位的全在山西。從去年開始我們就考慮這個問題,怎么能在鼓勵地市領導履行職責的同時,能夠完成退出全國后五位的沖刺。
這次的獎勵機制也是要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發的,現在省政府的領導已經通過了,程序已經走完了,近日將在全省范圍內下發。
新京報:治理污染難道不是地方領導分內的職責嗎?
劉:是他們的職責,但并不是所有應該干的事就不應該給予獎勵。誰都知道遵紀守法,誰都知道環境保護,應該做的事,我們卻往往做得不好。對科學家,為什么有重大成果的還獎給500萬,取得研究成果這不是科學家應該干的嗎?
現在要改變人們一種觀念,以前是搞好經濟有獎,搞好環境保護從來沒有獎,環境保護是把人民的利益高高舉在頭上,是應該獎勵的。
新京報:成績的取得往往是群策群力的結果,此次獎勵為何要強調是獎勵政府“一把手”呢?
劉:我想市長拿回去也絕對不會自己一個人留著的,但這個錢不能給政府,更不能給無關的人員分配,因為政府的一把手是區域環境的第一責任人,追究責任的時候也是要追究他的責任,獎勵也該給他。
當時我們也想過把獎勵給政府,現場辦公會省長說,處理的時候是具體責任人,獎勵的時候也該是具體的責任人。
為何獎勵那么多?
“100萬200萬畢竟可觸動神經”
新京報:獎勵的錢從哪里出呢?要經過人大等部門的審議嗎?
劉:財政撥款,不需要誰來審議。獎金的資金來源初步擬定從山西環保專項基金和經費劃撥,主要來自排污費。
山西省今年年底排污費入庫額計劃達到23億元以上。
新京報:100萬、200萬不是個小數目,制定這個獎金額度的依據是什么?
劉:沒有依據,也可以是5萬10萬,但是效果會不一樣。現在改變這種頑疾,必須要下猛藥。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5萬、10萬的不頂事,100萬、200萬畢竟還是可以觸動神經的,有了這種動力之后,干活的積極性就比較高了,在環保方面要引發更多人的討論,把環保擺在高位,也需要一些吸引眼球的措施。
新京報:這樣會不會導致一些“一把手”急功近利,采取一些極端措施搞環保,搞“大躍進”?
劉:我們的獎勵是看數據說話,都是硬指標。現在全國唯獨山西,119個市縣,全部都有測試點,每天都有檢測的數據。明后兩年,山西要求對3000多個污染源實現在線監測,現在正在試驗階段。
另外,我們每年都和官員簽責任狀的,每年都要考核一次。我們對官員的環保問責是全國第一的。現在,我們有山西省干部環保處理條例,有干部考核辦法,而且納入對干部的實際考核,一票否決,而且已經進入實際操作。獎懲都是對應的。
其實大家不在乎錢的多少,而是在乎一種名譽,現在就是要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較勁心理。
新京報:這些考核落實到實際是什么樣子?
劉:今年4月27日,山西省運城市委、市政府召開公開處理大會,對河津市、聞喜縣、平陸縣在嚴重環境違法問題上負有責任的6名縣級領導、28名黨政干部、1名黨員共35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這其中有副縣長被降職的,有一個環保局長,剛剛上任兩個月,就被撤職了,成為山西省截至目前在環保問責制實施中查處人數最多、處罰最嚴厲的一次。
是否唯環保是從?
“我們也不是一味不管經濟”
新京報:單靠環保部門,似乎很難把環保搞好?
劉:是的,現在山西省政府非常重視環保。如果把發展經濟的權重和環境保護的權重衡量,環保壓不過經濟,但是這也正是考驗一個政府能不能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方面。后來省長也拍板,就是一票否決,環境不達標,不能參加評比,經濟搞得再好,沒用,很厲害的。
新京報:這么強硬地搞環保,會不會讓人覺得有點“唯環保論”?
劉:也不是一味不管經濟,有些地方做得好了,我也向上級爭取取消區域限批,不能耽誤地方經濟的發展。現在環保部門不僅是整治污染,我們也在幫助當地政府積極進行產業調整。
山西現在煙粉塵排放量全國第一,水和空氣質量也在全國末位。山西的環境已經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新京報:山西環境治理的任務到底有多重?
劉:現在山西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在“十五”期間已經達到150萬噸,在全國排名第三。但據調查,山西省實際排放量遠不止這個數字。中央要求山西在“十五”基礎上減排14%,年排放量減到130萬噸左右。而在“十一五”期間,山西新增電力裝機總量就要達到2400萬千瓦左右。即使在現有脫硫技術下,每年至少增加15萬噸的排放量。任務非常重。
新京報:但是,為了環保勢必要關閉更多的污染企業,經濟發展受了影響,不可惜嗎?
劉:有一段時間,山西很多人士非常著急,向省里反映,山西的電石企業都跑到了內蒙古,就因為山西的環保要求太高。但山西省主要領導態度很堅決:寧肯失去這個行業和產業,也決不讓它污染山西。
是否摻個人名利?
“我的目標就是能拿地球獎”
新京報:聽說環保局現在在山西是個強勢部門?
劉:可以這么說。在別的地區,環保局是弱勢,但是在山西現在是很牛的。你的作為決定你的地位,要看你能不能干出讓老百姓、讓政府、讓社會關注支持你的工作。現在山西和外地比GDP等不太現實,現在山西的環保是可以的,環保這張牌,唯獨在山西能夠打響。
新京報:為什么這樣說?
劉:在全國污染源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山西,做好山西的環保,就能做好全國的環保,在山西能做好,全國一定沒問題。對全國有指導性、典型性。
新京報:想做全國的典型?
劉:現在6個院士是我的顧問,我現在也有一幫智囊,通過山西最有典型性、最有難度的環保,來為國家做一個標本。現在無論是市場的、行政的、法律的我們都制定了。3年到5年之后,只要我還在這個位置,山西的工業污染將會有巨大改觀。
新京報:這似乎與你個人的作為有很大關系?
劉:不能這樣說。現在我們做的力度很大,省里到國家都支持,下面的官員才會把你當盤菜,現在是個導向問題。其實環保考核排名前移5位,不是個容易的事情,你要做得比別人多得多,才能提高你的位置。
新京報:有些人認為你這么強硬搞環保,是想出名,你怎么看?
劉:很多老干部跟我說,山西環保這一仗能不能打好,看你;人民能不能長壽,也看你。我的目標就是能拿地球獎,我也不當官了,我還有10年8年就退休了。我一般不買別人賬,可能會因為干得過了,大不了到別的地方當官,換個位子還是廳級領導,放得下,沒有私心。
新京報:你們環保部門這樣做,有沒有其他部門官員不理解和抵制?
劉:一年多來的工作,沒有哪個企業、哪個地方政府刻意要對我做點什么。因為我們的工作關系到了山西3300萬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企業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配合。這說明我們的企業、我們的地方政府都已經有了變化。
新京報:這些做法,老百姓會認可嗎?
劉:去年呂梁一個月關了191個企業,炸了218個煙囪,損失了40個億,但是換來了一個月的碧水藍天,連續一個月二級天氣。你可以去問問老百姓是什么感受,市長是什么感受。一個小學生給市長寫信說,“我以前只在書本上看到星星,現在是您讓我看到了真實的星星”。
新京報:這個獎勵的措施要執行多久?
劉:這是一個長效機制,當然,如果有一天環境質量好了,也就用不著這個獎勵機制了。
對話人物
劉向東
山西省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在山西,劉向東以鐵腕著稱。從“致山西三個污染城市市長的公開信”到“叫停孝義市環保局審批職能”,短短一年時間里,他以雷霆之勢刮起震動山西的環保風暴。
今年3月,劉向東又向山西省政府提議,對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的城市進行重獎。
省長聲音
山西的環保整治任務異常繁重和艱巨,現階段,治理污染、炸煙囪、關閉污染企業等工作,很多都是市委書記、市長、縣委書記、縣長到第一線帶著執法隊在干,他們在第一線操作、執行的難度、阻力可想而知,甚至還要冒著個人生命危險,所以環保工作抓好了,給他們重獎我想也是應該的。
只要能摘掉全國污染源最嚴重的帽子,戴上環保和造林綠化比較好的“綠帽子”,就要獎勵。現在各地市領導積極性都很高,都想摘“黑帽”戴“綠帽”,這是很難得的。
另外,處罰、獎勵都很明確,對一把手一樣要追究責任,也是問責制。這點在煤礦方面獎懲體現得更明顯,區長、縣長,正職的都已經撤職了幾個,最主要的是區別責任。
——5月18日,山西省長于幼軍在“第二屆網絡媒體山西行”記者招待會上表態
山西制定環保獎勵辦法
獎勵金額
山西省被列入國家考核的重點城市中,退出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城市排名前5名的,各獎100萬元;空氣質量指數位次前移10位的則獎勵200萬元。
省級考核的11個重點城市及119個縣(區),退出全省大氣污染最嚴重城市排名前5名的,各獎100萬元;空氣質量指數位次前移10位的,獎勵200萬元。
獎勵對象
以對個人獎勵為主,主要為各重點城市的市縣(區)委和市縣(區)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環保部門領導及有關人員
資金來源
主要為省財政專項列支(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