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五日電 題:應對環保挑戰 謀取永續發展
中新社記者 王永志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中國政府高調地以“污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為主題,積極回應世界環境日的全球行動。此間觀察家認為,中國政府不是作作樣子,而是以負責任的態度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也是在為子孫萬代謀利益,同時也回應國際社會的關切。
今年聯合國為世界環境日確定的主題是“冰川消融,后果堪憂”。六月四日,中國政府首度正式發布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據此方案,到二0一0年,中國將努力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二00五年降低百分之二十左右,相應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使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在一次性能源供應結構中的比重提高到百分之十左右等目標。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稱,方案的頒布實施,彰顯了中國政府負責任大國的態度,將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產生積極作用,也將對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新的貢獻。
今天,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亦表示,中國將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的“三個轉變”。
與此同時,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了《二00六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以及主要污染物減排最新情況,明確表示要把減排任務落到實處,實現“十一五”污染物減排一成的目標。
政府在行動,社會各界也沒有閑著。今天,中國環境報社出版了《六·五特刊》,介紹了污染防治、環保動態,普及環保知識;中國青少年學生參加“氣候酷派”系列活動,有七位來自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的中學生入選“氣候酷派青少年環保大使”,將參加今年七月在倫敦舉行的全球氣候變化學生峰會;有的城市號召市民今天不用塑料袋……
應該說,由于中國歷史欠賬多,加上一些地方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當前環境問題確實不少。沱江、松花江等地重大污染歷歷在目。最近,太湖藍藻爆發觸目驚心,廈門海滄PX項目引起市民廣泛關注,前者各級政府傾力治理,后者有關方面表示將進一步傾聽市民和專家意見,并予暫停。
所有這些,說明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不過,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中國還是有望破解制約經濟發展、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和諧之難題,為子孫后代謀取永續發展的美好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