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昨天全文發布《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提出,為實現“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全國環保投資約需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35%。
有專家認為,過去環保主要靠行政力量,企業排污成本不高,環保動力不足。經濟政策到位后,將調動市場資源,促成企業向環保型轉變。
我國進入污染事故多發期
中國環境規劃院參與了“十一五”環境規劃的制定。該院水環境部主任李云生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相比“十五”環境規劃,“十一五”規劃環保指標精簡,約束性強。“十一五”中,主要突出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等五項指標,其中,只有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是定額,幅度為下降10%。這個降幅與“十一五”發展規劃一致。
“官員業績考核將與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指標掛鉤,說明這個指標約束性強。”他認為。
“十一五”環保規劃指出,中國環境形勢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遠遠超過環境容量,環境污染嚴重”、“許多河流的水生態功能嚴重失調”、“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已經集中顯現。我國已進入污染事故多發期和矛盾凸顯期。”
完善系列環境經濟政策
《規劃》還專門提到創新機制,完善系列環境經濟政策。
《規劃》稱,“在資源稅、消費稅、進出口稅改革中充分考慮環境保護要求,探索建立環境稅收制度,運用稅收杠桿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建立能夠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價格和收費機制,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可實行二氧化硫等排污權交易”, “完善信貸政策”,“ 探索建立環境責任保險和環境風險投資”,“完善生態補償政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鄭袁明認為,構建科學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非常有必要。“過去,我國環境因素很少納入成本。由于污染成本很低,對環境污染者起不到約束作用。”
以排污費為例,中國排污收費水平很低,對排污者處罰金額少,而開通排污設施的費用反而高。污染成本低,不僅使污染者沒有經濟壓力,有時反而會起到鼓勵排污的副作用。
為此,這兩年,國家環保總局已經探索、嘗試推出了部分新政,包括綠色資本市場(綠色信貸、企業上市前報環保部門審批)、生態補償、排污權交易等。
中央投資將超1500億
“‘十五’環保是宣傳環保,‘十一五’環保是實干環保。” 李云生說。
《規劃》提出,在八大領域,重點實施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工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城市垃圾處理工程等10項環境保護工程,投資重要在治理大氣、水、固體廢物、核安全與放射性廢物治理、農村污染等。
為實現“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全國環保投資約需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35%。《規劃》提出,以政府投入帶動社會投入。李云生稱,“十一五”期間,國家環保投入將大大提高。中央投資將超過1500億元,超過“十五”期間一倍以上。
李云生認為,隨著各項經濟政策,以及硬件設施的逐步到位,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有望實現,化學需氧量的難度相對大一些。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兩項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首次雙雙下降的局面,同比下降0.28%。(阮曉琴)
環境標準成為市場準入重要條件
⊙本報記者 阮曉琴
“環境標準成為市場準入的重要條件。”寫入《規劃》的這句話,將對企業產生重要影響。
《規劃》稱,要強化環境準入。“在確定鋼鐵、有色、建材、電力、輕工等重點行業準入條件時充分考慮環境保護要求,新建項目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準入條件和排放標準。”
有關人士認為,今后,環保將成為企業進入或者退出一個行業,獲得各項經濟政策支持的重要標準之一,企業所作所為,將不得不考慮環保因素。
《規劃》提出,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法規,加大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設備和企業的力度。把淘汰落后作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規劃》還提出,已無環境容量的區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項目。這與上周剛剛發布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辦法》不謀而合。《辦法》提出,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暫停該地區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
環境容量是在環境管理中實行污染物濃度控制時提出的要領環境容量,包括絕對容量和年容量兩個方面。前者是指某一環境所能容納某種污染物的最大負荷量。后者是指某一環境在污染物的積累濃度不超過環境標準規定的最大容許值的情況下,每年所能容納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負荷量。
主要污染物實施總量控制的兩項污染物,即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許多工業項目都會涉及到這兩項污染物的排放。“‘已無環境容量的區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項目’,企業新上涉及減排的項目就受到抑制。” 國家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夏訓峰認為。
-專家觀點
具有環保優勢上市公司將受益
⊙本報記者 陳其玨
“此次環保規劃的出臺對中國整個環保事業來說意義深遠,從原來單純要求地方和企業節能減排的處罰性政策延伸為分類管理、鼓勵知識創新的積極性政策。”昨天,著名環境學家、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江家駟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作為國內環保領域的權威人士,江家駟同時擔任了美國南部環境科學首席專家和美國佐治亞州政府人類關系學會副主席等職。此前,他曾任美國佐治亞州工業技術學院地球物理學校校長,并參與了中國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
他指出,和以往相比,環保“十一五”規劃體現出的一個重要不同點在于:不再搞“一刀切”,而是對不同地區乃至不同類型的公司都采取分類管理的做法。
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中國要逐步實行環境分類管理。《規劃》強調,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劃的要求,對四類主體功能區制定分類管理的環境政策和評價指標體系,逐步實行分類管理。這四類功能區分別是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
“這種分類管理是一種全新的方式,可以有效縮小環保的責任范圍,細化責任制管理。這意味著對一些高耗能企業、尤其是位于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的企業,其所面臨的環保監督將更為嚴格。”江家駟說。
他建議國內高耗能的上市公司可以多采用“取代技術”,以低耗能技術取代過去的高耗能技術。
“與此同時,一些在環保方面有優勢的上市公司則可獲得利好。”江家駟指出,國內不少企業已經率先參與了CDM碳排放交易等環保項目,新的環保政策將對之進行傾斜。“在這方面,哪家公司先做到,哪家公司就先獲利。”
此前,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簡稱CDM基金)及其管理中心于2007年11月9日在北京正式啟動。
至于一些本身從事環保產業的公司在他看來同樣會受到利好刺激。他告訴本報記者,環保“十一五”規劃將鼓勵知識創新型的環保企業,通過鼓勵后者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來推動環保目標的實現。“這是一種積極性政策,對中國環保事業影響深遠,意味著知識為主的創新理念將獲得極大發展,而相關公司也會從中受益。”
在他看來,未來能提升以知識為主的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得到發展機遇,而一些純粹的制造型企業則將得不到政策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