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節能環保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鳳英建議,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購應優先考慮自主品牌,進一步把對自主汽車產業的支持落到實處,更多地采購高品質、節能環保的自主品牌車型。
曾有一種傳統發展觀認為,節能、環保與經濟增長是水火不相容的,強調節能、環保必然阻礙本地的經濟增長。保持本地的經濟增長、提高本地的經濟競爭力,成為一些地方官員或明或暗地抵制中央節能減排指標的堂皇理由。在西方國家,節能環保觀念雖然被廣泛接受,但當遇到傳統工業力量的“阻擊”時,也會受到極大的阻力。
如果只是從生態角度來看節能環保是不夠的,因為它無法說服強有力的工業界,也無法說服希望迅速提高經濟競爭能力的那些地方政府。2000年美國大選總統電視辯論時,戈爾就曾經指出,“節能環保并不僅僅涉及生態問題,還有一個經濟競爭力的問題。”因為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都提高了環保和生態指標,達不到標準,你的產品在許多國家的市場上就無法上市,還怎么進行全球性的競爭?當時戈爾特別指出,他擔心日本的節能技術將把美國的制造業打敗。果然不出所料,今年,日本的豐田汽車有可能取代通用汽車,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制造商,甚至在美國市場上打敗本土制造商。其制勝的最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搶先一步開發了節能的混合動力型汽車。
這一故事指出了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節能環保的能力和水平,代表著未來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一國的工業競爭力,要看其是否能占領世界的主要市場。而能否占領這些市場,則要看其能否達到當地的環保標準或能源標準。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會建立很嚴格的環保指標。面對這樣的國際大趨勢,如果不能在節能環保方面提高水平,將會遇到多方面的箝制。比如在一個低環保標準的國度,無法開發出高環保標準的有競爭性的產品。而且,環保問題往往會演化為貿易爭端。
事實上,環保、節能正在成為一種全球化的價值理念。符合這一價值理念的產品、服務,將會獲得一個正“溢價”;相反,不符合這一理念的將得到一個負“溢價”,甚至根本就沒有銷路。
在美國,戈爾6年前的話正在被證實。當前,美國正在鼓勵節能環保,鼓勵生物能源發展。比如,美國的農業要生產足夠的玉米用于制造燃料乙醇。雖然美國的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最近對布什政府的生物能源政策表示出了極端不屑,但這只代表了部分傳統利益集團的傲慢和偏見,代表不了大趨勢。事實上,很多石油巨頭已經在順應新的形勢。從比爾·蓋茨和凱雷基金大力投資新能源公司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互聯網技術之后,美國下一輪的大規模技術創新,很可能就來自節能環保技術的創新和廣泛利用。
節能環保的能力就是經濟競爭力,樹立這種觀念對中國來說尤其重要。理由很充分,首先,加強節能環保能力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已經行不通了。其次,中國想要參與未來的經濟與技術競爭,節能環保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大山”。
綜上所述,環保、節能不是經濟增長的桎梏,而是很現實的經濟競爭力。節能與環保領域的創新能力,不再是企業體現社會責任的“門面功夫”,更是關系到未來發展甚至生死的重要能力。尤其是對于傳統的制造業來說,需要保持足夠的前瞻性,未雨綢繆。中國各級政府應該順應形勢,轉變觀念,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爭取主動。
>>>觀點要覽>>>
依靠技術創新 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石油石化行業要實現科學、有效、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技術創新,把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環保水平貫穿于發展的全過程。
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第一,加強戰略布局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第二,本著多元化、全球化的原則,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實現資源全球化、來源多元化和品種多樣化,關注替代能源的開發利用和技術積累,提高資源的獲取力,有效打破 資源的瓶頸制約;第三,優化資源配置,繼續發展深度加工,堅持油化一體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提供有力支撐;最后,強調加大環境控制和治理力度,實現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石化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 章建華)
突破環境制約 科學開發黃河三角洲
山東省東營市成陸時間短、生態脆弱,很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壞,環境保護任務重。東營市始終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斷提高。
一是優化產業結構,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按照生態高效的定位和要求,規劃了臨港產業區、生態旅游區、生態漁業畜牧區、高端產業區四大主體產業區,以此為龍頭,重點突破,帶動全市的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培育了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石油裝備制造等產業。
二是堅持從環境切入,迅速形成大開放、大開發的格局。良好的環境是推進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良好的環境,一切無從談起。根據生態脆弱的實際,東營市全面啟動了林網、水網、路網“三網”一體綠化工程,大搞植樹造林。同時,以生態市建設為總抓手,加強重點污染源治理,加強環保、節能、減排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切實保護好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東營市市長張建華)
建立區域間生態補償機制
為了發展本地經濟,一些地方小型的高污染、高耗能冶煉企業紛紛上馬,不僅污染了當地的空氣,而且也造成周邊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的嚴重污染。周邊地區保護好了本地環境,卻不得不分擔發展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地區“雙高”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危害,且得不到任何補償。此類事情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一些地方治理環境、保護環境的積極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7條規定“國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建立健全對位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域和江河、湖泊、水庫上游地區的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這為跨區域水環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提供了法律依據。現在跨區域的環境損害問題越來越突出,區域間的環境問題成為當前環境保護的主要問題之一。我們不能讓保護環境的地區吃虧,建議國家參照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出臺對大氣環境、自然生態保護的補償機制,調動各地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政協主席洪梅香)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