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即將舉行之際,美國各界知名人士紛紛發表談話,認為美中存在分歧是事實,但關鍵是美方應抵制不斷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通過對話解決雙邊分歧。
美國著名智庫企業研究所研究員菲利普·利維表示,正是美中在許多經貿問題上存在分歧,雙方領導人才共同發起這一戰略經濟對話,并通過對話來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他說,戰略經濟對話的目的是解決范圍廣泛的雙方共同關切的問題,如果只把對話作為向中國施壓的手段,不僅結果會讓人失望,也是“非常危險”的舉動。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泰勒·考恩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雙方舉行戰略經濟對話,最終是希望促進兩國關系更好發展,而促使對話取得成功的關鍵,是雙方采取怎樣的實際行動。
許多人士都認為,美中在經貿問題上的分歧主要是相關措施的具體實施時間,而不是這些措施的方向。在這種大背景下,更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恫嚇,動輒制裁只會適得其反,損害雙方的長遠利益。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日前在國會聽證會上說,制裁中國的主張最終只會增加美國的進口成本,加重消費者負擔,導致企業成本上升,加劇通貨膨脹,并危及美國經濟增長。
羅奇認為,美中貿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國,而在于美國的儲蓄率太低。持類似看法的其實還有許多美國官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近日在一次演講中表示,美對華貿易逆差,有中國儲蓄率過高的因素,但真正的原因在于美國人儲蓄太少,消費太多。
伯南克呼吁美國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他說,通過提高關稅、設置配額或其他貿易壁壘來限制貿易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離不開貿易帶來的眾多機遇,而“向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退卻”將損害美國經濟和消費者的利益。
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日前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說,人民幣問題在美中兩國關系中并不是第一位的。平衡美對華貿易赤字需要長期努力,光靠人民幣升值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且美國對華出口正在快速增加。多名美國高層官員近來也表示,美中經貿關系彼此互利,存在分歧是正常的,雙方應通過協商來探索彌合分歧的途徑。
許多美國企業都表示,中國正成為其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之一,并為美國創造了眾多的就業崗位。(記者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