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10點,國家統計局例行公布上一個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4%。其中城市上漲3.1%,農村上漲3.9%;食品
價格上漲8.3%,非食品價格上漲1.0%;消費品價格上漲3.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7%。從月環比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月上漲0.3%。
這些數字剛一公布,立即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CPI為何牽動人心
CPI通常被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過度,央行就有可能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
人們對5月份CPI的漲幅變化如此敏感,是因為三四月已經連續兩個月突破3%的警戒線。現在,5月份CPI漲幅再次越過警戒線,創兩年來的最高值。特別是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曾表示央行將緊密關注5月份CPI數據,加息與否須根據具體發展形勢決定。如今,經濟數據已公布,市場各方就更是議論紛紛、猜測多多。
3.4%,這不僅僅是個數字,它包含太多的經濟信息,居民想知道生活成本究竟增加多少;股市想讀出上漲下跌的預期;宏觀調控想找到下一步調控著力點。對這個數字最先反應的是神經脆弱的股市,上證股市在兩度小幅跳水后,6月12日終于最后大幅上揚,上漲76個點,站到了4072點的位置上,令許多股民松了一口氣。
居民能承受幾多上漲
3.4%,表明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價格上漲過快,這是一個尤其值得警惕的信號。5月份,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8.3%。其中,糧食價格上漲5.9%,油脂價格上漲21.4%,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26.5%,鮮蛋價格上漲37.1%,水產品價格上漲4.1%,鮮菜價格下降2.3%,鮮果價格下降11.2%,調味品價格上漲4.1%。
事實上,廣大居民也感受到了這種價格上漲,許多地方豬肉價格創十年新高。由于糧食、肉禽蛋菜等食品屬于居民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具有一定的剛性,不會因為價格上漲而使需求產生較大波動。但城鎮居民在收入水平、消費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食品價格上漲對不同收入階層居民生活影響程度也不一樣。
食品價格上漲,首當其沖受影響的是中低收入群體,一些居民嫌豬肉價貴,而改吃其他肉食品,但水產品、牛肉、雞肉、禽蛋等其他食品也跟著大幅上揚,有些人只好吃素,好在鮮菜鮮果價格漲幅不高。
物價對于城市低收入群體的沖擊,政府部門已經考慮:當糧價上漲超過低保家庭的承受能力時,要提高市民低保水平,確保城鎮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為此,國務院辦公廳還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做好豬肉等副食品生產供應保持市場穩定工作,各地要認真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及時解決豬肉等副食品生產、供應、價格等方面的問題,要加強產銷區協作,確保市場供應和價格的基本穩定。
專家指出,如果漲價風潮在較長時間內延續,波及的將遠不止是通常意義上的低收入群體。糧食漲價一成,就意味著居民的儲蓄資產相應貶值,如果通貨膨脹惡性出現,將嚴重影響廣大老百姓的生活。
宏觀調控走向何方
3.4%,表明通脹的壓力加大。但究竟有多大,下一步如何調控,是否應該加息,各方反應不一。
有專家表示,在當前資產價格存在泡沫危險的情況下,如果CPI繼續走強,有可能帶來中國全面價格上漲的壓力,從而加大通貨膨脹的危險,應該通過加息,吸引儲蓄,減少流通性,從而給過熱的經濟降溫。
而有專家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CPI雖稍高,但1-5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9%,還在可以容忍的限度,而且CPI中僅僅是食物類價格上漲,其他三分之二的商品價格比較穩定,還不至于使中國通貨膨脹。加息未必能夠抑制CPI的過快增長,因為食品類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源于市場供應量的不足,關鍵要加大供應量。
此外,還有專家表示,要保持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保持社會的穩定和諧,政府部門有兩手做法,一方面出手平抑物價,另一方面普漲工資,抵消物價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當前關鍵要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注重社會公平,放開第三產業,擴大就業,特別要加強最低生活保障,嚴格執行最低生活標準,保障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張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