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當地時間9月25日報道,風險咨詢集團德安華(Kroll)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過去3年中,全球每5家企業里就有4家成為商業欺詐的受害者。
收入在5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因商業欺詐蒙受的平均損失額超過2000萬美元,其中10%的企業損失逾1億美元。
醫療保健、制藥和生物科技行業的風險尤其高,在這些行業中,20%以上的企業損失超過100萬美元。
調查稱,導致欺詐風險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高員工離職率。這份調查對全球900名高管進行了訪談。
3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相信,越來越復雜的信息技術系統,正在加劇他們面臨的欺詐風險。
德安華的咨詢服務集團總裁安德雷斯·安托尼斯表示,很多企業仍未主動采取防范欺詐的策略。他表示:“一些企業認為,欺詐總是發生在其他公司身上,或是像安然和霍林格(Hollinger)那種企業,但欺詐這種事其實并不像被閃電擊中那樣少見。”
“目前的局面是,企業在很多不同的法律和文化環境中經營,而一家企業必須什么都看得見,什么都清楚。它必須懂得自己每項業務中出現的所有事情。”而有些公司則力圖通過設立復雜的規則來避免欺詐,安托尼斯表示,減少欺詐的最佳方法是搜集盡可能多的信息。
報告稱,醫療保健、制藥和生物科技行業最容易遭到欺詐,因為這些行業認為,自身在貪污、賄賂、違規和竊取知識產權方面面臨很高的風險。
德安華發現,比較而言,這些行業的公司在欺詐方面的平均損失比其他行業高出75%,原因是合規方面的問題和知識產權失竊。
在能源行業,對賄賂和貪污的擔憂四處蔓延,部分原因在于,全球很多原油和天然氣儲備,都是在那些排在全球腐敗排行榜前列的國家發現的。
德安華發現,以往的事例表明,使用承包商和咨詢公司使得國際能源企業更容易遭受欺詐,因為這些承包商和咨詢公司的“重點和忠誠度”往往和這些能源公司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