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新”閘門暫落 國家綜改區布局初定
在第四個綜改試點圈定后,“申新”閘門即將關閉。
本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未來兩三年內,國家原則上不再批準新的國家級試驗區。下一步要重點做好現有試點的推進工作,以及試驗到期后的總結及推廣。
據權威人士透露,從2005年到目前為止,共有16個省區市提出申報18個試驗區(2005年3個,2006年5個,2007年10個)。
就在12月7日,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下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今年6月成都和重慶則獲批“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從2005年6月上海浦東獲批綜改區至今的兩年間,共有6個地區加入了“綜改”行列。
專家指出,經過30年探索,中國已形成東(上海浦東)中(武漢和長株潭)西(成渝)、南(深圳)北(天津濱海)兼顧的改革試點版圖,改革逐漸從外圍走向核心。
試點布局現雛形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鑒于目前綜改試點已在東中西、南北分別布局,未來兩三年內,國家近期不再批準新的試驗區。
而在這一表態前,各地申報國家綜改區熱情高漲。本報記者調查獲悉,其他提出申報國家綜改區的城市還有:杭州、臺州、合肥、廣西北部灣、沈北新區(沈陽)、大連、寧波、廣州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鄭州鄭東新區、新疆烏昌行政區(烏魯木齊、昌吉)、內蒙古呼包區(呼和浩特、包頭)、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哈爾濱、大連、齊齊哈爾)、河北曹妃甸(唐山)等。
國務院遂要求國家發改委確定遴選標準。今年4月,發改委提出四點入選“門檻”,即試點要有代表性與典型性;要在試點內容上有特點和重點;在相關領域進行了改革試驗和探索;試點選擇要考慮區域平衡發展,選擇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地區。
“試點布局合理是最重要的標準。”發改委該人士稱,新一輪試點最后選定成渝和武漢、長株潭,充分考慮到布局合理性和東中西部平衡發展。
“目前已圈定的試點,基本上契合了國家整體發展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一位了解內情的觀察人士認為。
具體看來,東中西部的“引擎”分別是浦東、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成渝,而北部依靠天津濱海的帶動作用,南部寄希望于“作為最早改革特區”的深圳繼續發揮“先試改革”的作用。
“盡管深圳沒有正式命名綜改試點,但高層已視其為試點,鼓勵其繼續為新改革探路。”前述發改委人士表示。
在決策層棋局中,不再批新試點的另一個理由是,已有試點基本滿足新時期“綜改”試點探路的整體目標,即現有“綜改”試點內容基本上涵蓋了新時期面臨的三個全局性改革難點。
難點之一是,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存在體制機制障礙,為此,需要包括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行政管理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推進。這些均在浦東和濱海等“綜改”任務表中有所體現。
其次,落實科學發展觀也存在體制機制上的問題,急需進一步解決。浦東和濱海、成渝、武漢和長株潭等試點提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健全公共財政體系、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就是為了解決這方面問題。
另外,目前中國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城鄉統籌、破解二元社會等方面也面臨一系列“難啃的骨頭”。
行政體制改革是難點
從目前圈定的“綜改”試點可以看出,不同地區承擔著不同的試驗任務。
新批試點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是為了尋求內生型經濟的發展道路,及新型城市化道路。本報記者獲悉,圍繞建立“兩型社會”,國家發改委對“武漢城市圈”提出四個改革任務。
首要的是,探索建立“兩型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并探索相應的政策體系。重點是探索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包括財稅、價格、用地方面的“政策突圍”。
其二,探索建立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資源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擯棄“攤大餅”式的城市建設模式,創新現代城市管理體制。
其余兩點任務是,創新資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包括探索集約用地的有效方式,“探路”資源價格改革,完善促進資源節約的管理體制和制定相應的政績考核體系等。
而2005年浦東綜改區獲批時,國務院對其提出三個改革“著力點”(著力轉變政府職能,著力轉變經濟運行方式,著力改變二元經濟與社會結構)。
“高層試圖通過浦東試點,用改革方式解決當前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一位長期研究改革實踐的專家回憶。
兩年間,浦東圍繞這三點開展了一系列制度創新。而在這三點中,核心任務是“轉變政府職能”及如何適應國際通則。
“之前浦東改革開放進程已經有十幾年,具備進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社會條件。”前述多次考察浦東的發改委官員表示,國家在批準浦東試點中,對于其進行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寄予了很大希望。
2006年5月天津濱海試點獲批。前述專家表示,其改革側重點應該是“繼續完善市場經濟體系”。
濱海提出的改革設想主要涉及九個方面,重點在金融、科技、涉外體制改革、土地和行政管理體制五個方面取得突破。
相對于浦東和濱海,成渝獲批“綜改”試點,被認為是改革試點進入專題性探索的新階段。如重慶面臨著如何以大城市帶動大農村,走出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
重慶方面表示,要重點做好七項工作(城鄉勞動就業、城鄉基本公關服務、城鄉發展規劃等)和六個方面的改革重點(公關財政、戶籍、土地、社保等)。成都也明確提出“七個推進”作為改革重點(城鄉產業發展、城鄉資源配置、城鄉社會發展、城鄉行政管理一體化等)。
盡管各試點地區改革側重點不同,但改革專家表示,我國改革已經從個別突破發展到整體推進的新階段,改革的關聯性、綜合性、配套性增強,每一項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才能進行。因此,不同試點地區要取得最后成功,主要靠綜合改革的推進。
“其中最核心的一條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上述專家表示,目前其他改革都糾結在這一改革領域上難以突圍,“試點如要達到當初綜改的預期目標,首先要把這一領域作為突破口。”(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左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