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者少觀望者多
1月17日,杭州西湖區地稅分局的工作人員到浙江大學現場辦理個稅申報。來咨詢的教授、行政人員絡繹不絕,三個工作人員忙活半天,一個上午只幫九人完成申報。
高分子專業的高教授拿著一張打印出來的工資清單進來就囔:“申報太復雜了,研究了半天沒弄明白。”
工作人員幫高教授計算了各項收入和應交稅額,指導他填寫申報表格,高教授一邊填寫一邊說:“這個制度太繁瑣了,有很多不合理性。我每天都很忙,還要擠出時間來記賬報稅。既然我的收入單位都代繳了稅,申報也應該讓他們代辦。”
某外貿企業的高級白領劉小姐,對于個稅申報感覺一頭霧水,平時沒有記賬的習慣,各種票據也不注意保管,不知道自己的收入應該怎么計算個稅。一看到個人所得稅納稅報告表要求填寫應納稅額、已繳稅額、免抵稅額、應補稅額等多項內容,她頭就大了。而且白天要上班,沒有時間去申報,反正時間還早,就先放在一邊。
股民常先生對于個稅申報顧慮重重:“會不會重復收稅啊?如果年底炒股贏了繳稅,次年初跌了退稅不?”一位私企老板則說,之所以持觀望態度主要是自己擔心露富,也怕個人的一些信息泄露。有人干脆認為,即使不申報,稅務機關也不知道,也不用負什么責任。
杭州市截止到1月15日,共有303人自行申報個稅。據杭州市地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來申報的納稅人分布比較廣泛,主要是私營企業主、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律師、醫生、退休返聘人員和自由職業者。這些行業基本上在國家稅務總局曾經公布的高收入行業和人群的范圍之內。
國家稅務總局2006年11月發布的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規定:“個人年度所得在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后的三個月內,必須自行辦理納稅申報。”
截止到1月15日,北京市已有4352人進行了個稅自行申報。在浙江寧波,有959人辦理了申報,而重慶市、廣東省和上海市的數字則分別為521、503和172。有些地區甚至是“零申報”。還有人對“12萬”的起征點表示質疑。“年收入12萬就是富人?”“賺12萬的單身青年和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經濟負擔一樣?”
“12萬”標準源于人均收入10倍
一些稅務專家表示,目前個稅自行申報之所以遭受冷落,一方面是由于缺少人性化的納稅制度設計,按照12萬元起征點搞“一刀切”,容易使納稅者產生抵觸情緒。另一方面,一些收入隱蔽性強的高收入者想盡辦法偷逃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的規定對他們來說缺乏約束力。專家指出:“實行自行報稅是個人所得稅從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過渡的標志。”從國外看,開征個稅的國家大都實行綜合所得稅制或綜合制與分類制相結合的混合所得稅制。新辦法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制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結合稅制過渡。
對于“12萬”標準,據專家解釋,根據普遍的經驗,所謂的高收入者應該是人均收入的10倍。2005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12萬”的標準由此而來。
稅務機關一再強調:“12萬只是申報的門檻,并不意味著12萬以上要交更多的稅。政府規定強制申報的目的主要是了解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和納稅狀況、職業和地區構成,并為下一步個稅制度改革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是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的第一步。從長遠看,今后每個人都要申報,從高收入群體到低收入群體。
“這個稅怎么扣啊?”“我還要補交稅款嗎?”幾乎每個要申報個稅的人都裝著一肚子問題,地稅的工作人員都要費一番口舌,從最基礎的稅收知識開始講解。
自行申報,讓納稅人和稅務官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在單位代扣代繳制度下,人們拿的是稅后工資,只關心自己最終拿到多少錢。很多人對于納過什么稅、繳過多少稅、稅款怎么用,都是懵懵懂懂。此外,以商品稅為主體的間接稅制,造成真正的納稅人好像只是消費者,轉嫁稅款的企業卻好像是交稅者。沒有直接和稅務局打交道,沒有親自計算自己納了多少稅,這都造成了納稅人主體意識的淡薄。
此外,由于個稅申報的專業門檻較高,很多高收入者無暇、無力顧及,這使稅務代理機構發現了商機。記者調查發現,杭州市振華稅務師事務所、杭州中誠稅務師事務所、杭州瑞信稅務師事務所等多家稅務代理機構已開辦了個人納稅申報業務。雖然目前相關的客戶很少甚至沒有,但各稅務代理機構對代理申報的發展趨勢看好。
(來源:經濟參考報,作者:許群 鄭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