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元宵節,今年的農歷春節也就結束了,對于不少市民來說,手上的小額資金無處理財,是讓人犯難的一件事。
自從中國正式實施的個人理財管理辦法,規定銀行人民幣理財的起點要在5萬元以上,這就把高達70%的非高端客戶擋在了門外。目前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大多5萬元起購(外幣為等值5000美元以上),部分產品甚至要50萬元起購。曾經被大眾熱捧的人民幣理財也轉而投向了高端客戶。可是卻也有不少人手頭上的錢不到5萬元,但也不甘心存銀行,那么,金額小就意味著無財可理嗎?人們普遍希望,無論是多少錢,最好都要讓它“動起來”。
理財困惑
“看看人家有錢人,什么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的,可以請理財師給他們量身定做理財計劃,想怎么投資都行。可是像我們這樣的,工作也沒多久,雖說工資不少,但是開銷也大,現在手上只有三五萬元,不敢做股票,更沒資格炒期貨,想做點小生意錢也不夠。可怎么說這小錢也是錢吧?總不能年年月月都放在活期存折里睡大覺,可不睡覺真又不知道如何理財。”剛剛工作不到3年的許先生苦惱地告訴記者。
工薪階層的王女士表示,“我家老房子前兩年拆遷,靠拆遷款和以前工作時辛苦攢下的積蓄買了新房,付清了房款。這兩年下來家里又攢下三四萬元,平常是辦的零存整取和定期存款,可這利息實在太低了,所以就很想知道有什么理財方式能適合我們這樣工薪階層的,現在銀行理財的門檻都要在5萬以上,那不到5萬的錢難道就只能捆死在儲蓄所里了嗎?”
抱怨的背后,卻也給出了這樣一個信息:手中活動資金不多的市民,依然有強烈的理財愿望。
據有關調查,有理財需求的小額資金主要來自3類人:社會新鮮人。短期積累或者年終獎使得他們有一些儲蓄,希望通過理財多些收益;普通工薪階層。有些積蓄但不希望資金集中在一個投資品種上,而分散之后金額又明顯偏小;中高檔客戶。他們的閑散資金或者臨時產生,或者為應付不時之需,需要一些收益但又更注重流動性。
專家支招
在投資市場上,除了銀行理財產品之外,同樣存在著不少投資渠道,收益率和流動性都不遜色。最關鍵的是,它們的投資起始額不受“5萬元”的限制。條條道路通羅馬,被人民幣理財門檻拒之門外,還可綜合自身的財產規模、預期收益目標、風險承受能力等狀況,積極尋求別的投資渠道。就目前來說,國債、分紅保險、基金等投資產品是人民幣理財較好的替代產品。
專家指出,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構建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同時控制好風險和收益的配比關系。追求穩定收益的客戶,可以投資一些貨幣市場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是去年的明星理財品,大部分這類基金的年收益率都超過了2%。如果將所有資金歸攏到一個產品上,就相當于把風險也集中到了一起,一旦該產品收益出現波動,可能就會讓投資者無法承受。但如果把資金分散到幾筆小額投資上,根據風險程度進行組合,就可以達到穩健獲益的結果。
在采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小額理財建議當然還是合理選擇銀行儲蓄品種,優化資金使用。現在很多銀行都推出一些繞開理財門檻的小額理財品,如民生銀行的“錢生錢”、廣東發展銀行的“薪加薪”理財等。“錢生錢”理財是為主卡持卡人提供的一卡多戶,活期、整存整取多種優化組合的理財服務。可以按客戶選定的存款組合方案,自動將客戶存入資金由活期存款轉為定期存款,免除其在定、活期存款之間反復選擇及操作的不便,最大化提高存款收益率,實現輕松理財。“薪加薪”則能把平時工資收入中不多的閑錢不斷累積起來進行投資,實現小錢的增長。教育儲蓄是銀行柜臺一個普通的儲種,因為不扣利息稅,家中有小學四年級以上學生的家庭可以選擇。
窮則思變抱團理財
低端客戶大多追求財富穩健增長,鐘情于“低等風險、中等收益”的人民幣理財,但他們不會因為銀行提高了理財門檻而輕易放棄了追求較高收益的理財目標。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人民幣理財產品門檻的提高,“窮則思變”的小額資金理財者還是可以找到辦法參與人民幣理財的。
協議集合理財,就是幾個人將資金以簽訂協議的方式集合在一起,然后以某一個人的名義參與人民幣理財。在協議上,清楚地寫明每個參與協議集合理財的人的權利和義務,明確集合理財收益的分配等事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協議集合理財要注意防范收益分配的糾紛。為了防止糾紛,協議上要清楚地寫明該明確的事項。另外,參加協議集合理財的人,最好是平常相處較好、志趣相投、不過于計較的人。(舒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