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次貸危機讓華爾街的一些金融機構吃盡了苦頭,但是對于外匯交易來說,市場動蕩卻是個難得的賺錢機會。今年一季度,主要投資銀行在外匯交易和利率衍生品交易上都收益頗豐,為正陷入次貸危機旋渦的它們解了燃眉之急。
“市場大起大落,這真是個難得的機會。”德意志銀行駐紐約外匯主管Russell LaScala表示,“這是每個交易員的夢想。”
去年8月前,市場還是波瀾不驚,每天的波動最多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但是自從次貸危機爆發后,外匯市場一天的波動就能達到2%~3%。
今年第一季度,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這四家著名投行都從外匯交易上獲得了創紀錄的收益。美林證券在外匯交易上的獲利更是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花旗從外匯交易中獲得的收入也創下了紀錄。
此外,德意志銀行4月下旬也表示,從外匯交易、利率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中“獲得了比去年同期顯著的收入增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次貸危機造成的傷害。
銀行通常在貨幣交易中充當“中間人”的角色,賺取買賣差價。次貸危機爆發后,外匯交易量猛然上升,這無疑讓銀行從中獲利。此外,銀行也從事自營業務。
由于擔心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以及美國基準利率下調,美元持續下跌,在過去12個月中,美元兌歐元下跌了12%,兌日元下跌13%。做空美元的機構因此卻獲得了絕佳的機會。而美元的疲軟又使油價大幅攀升,同時對于利率前景的投機也愈演愈烈,全球投資者蜂擁至外匯市場和期貨市場,以對可能的形勢突變做好準備。
“客戶對避險和對沖十分熱衷。”摩根大通利率和外匯市場全球主管Matthew Zames表示。
對于外匯交易員來說,外匯市場的大幅波動也讓他們交易的策略有所改變。之前在外匯市場波動幅度不大時,交易員交易的主導依據往往是不同經濟體之間的利率差。但是次貸危機爆發后,“突然間其他策略方法也起死回生了。”Quaesta Capital外匯分析師Martin Wiedmann表示。這些策略包括研究量能和外匯衍生品的價格。
此外,投資者對于新興市場貨幣的興趣也與日俱增,目前新興市場貨幣的交易量已經占到了總交易量的五分之一。自從去年8月后,幾乎所有貨幣對的波動都出現了明顯上升。“當市場波動加大,投資者對基本面不看重時,職業外匯交易員往往能勝出。”千禧年全球投資的Alan Eisner如此總結。
根據Parker外匯指數的統計,專注于外匯的對沖基金在今年前3個月里每個月都獲得了正收益。Parker外匯指數跟蹤80只基金。3月份表現最出色的基金凈值增長了14%。該基金在寫給持有人的信中表示,該基金的交易策略使該基金“在幾乎所有兌美元的主要貨幣交易中都有所斬獲”。(蘇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