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世行獲悉,世行發布的一份《東亞復興》報告顯示,金融危機后東亞經濟不但沒有停滯,反而增長強勁,成為全球最開放的貿易區和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其中,中國成為推動這一地區發展的核心動力。
據介紹,該報告所指的東亞地區包含中國、新加坡、蒙古、老撾、日本、韓國等。《東亞復興》報告的作者、世行前任東亞首席經濟學家霍米·卡拉思介紹,10年前的金融危機暴露出的結構性缺陷、腐敗、任人唯親、裙帶關系等,曾讓人們認為這一地區將陷入經濟停滯。然而,1998年以來,東亞經濟增長強勁,年均增長率超過9%,目前經濟規模占全球40%,出口占20%,并成為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目的地,貧困人口也減少了3億。
該報告肯定,中國在東亞發展中占據中心地位。目前,中國是東亞最大的貿易國,東亞其他國家對中國出口劇增,而中國對世界出口增加。世行現任東亞代理首席經濟學家英德米特·吉爾表示,中國已成為東亞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不過,吉爾也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必須轉向應對其成功帶來的國內挑戰,包括不平等現象、社會凝聚力、腐敗、環境退化等等。其中,城鎮化最為嚴峻,東亞正在進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從農村到城市的人口大遷移,在今后20年里,預計每個月將會新增200萬城市居民。(張艷)
相關新聞: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尚有軟肋
昨天,《東亞復興》作者霍米·卡拉思表示,目前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尚有薄弱環節。這是他在《東亞復興》發布會上,針對記者的提問在“全球流動性過剩,您認為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準備如何及有何建議”時發表上述觀點的。
他介紹,由于東亞各經濟體依靠中間品貿易互相聯系,彼此間形成了復雜的供應鏈和生產網絡,經濟問題會很容易迅速傳播。盡管中國已做了很多準備,但存在薄弱環節,這些環節包括機構投資者參與度低、風險管理和風險定價存在缺陷以及本地的股市和債市波動過大等。(記者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