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圍繞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爭論愈演愈烈。就在美國國會、制造商、工會組織對中國的匯率政策橫加指責、甚至訴諸于立法手段的同時,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坐不住了。當地時間6月18日,IMF總裁羅德里戈·拉托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發表演講時宣布,IMF已正式啟用新的外匯政策指導方針,要求其成員避免采用會給其他經濟體造成問題的匯率機制。
此話一出,立刻受到了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的大力贊賞。當天他發表聲明稱:“這一新決定發出一個明顯的信號,即IMF重新把匯率監督列為其核心職責所在,并將繼續恪守匯率監督方面的各項規定。”雖然拉托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IMF此舉并非“劍指中國”,但分析人士認為,新規定的出臺勢必會給中國匯改步伐施加壓力。
拉托當天表示,為加強對成員經濟體外匯政策的監督,并反映在過去30年中全球經濟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包括中、印的快速崛起),IMF執行董事會已同意對1977年法律框架作出修改,并于上周五啟用了該組織監控和評估成員經濟體發展狀況的框架。
拉托認為,雖然IMF監督工作把重點仍放在與匯率操縱和匯市干預有關的匯率政策上,但該機構還希望借此確保“成員經濟體避免采取會導致外部不穩定的匯率政策”。他補充稱,新的指導方針將在其成員經濟體執行外匯政策時起到明確的指引作用,即“哪些政策可為國際社會接受,哪些不可接受”。
IMF的規章是1977年國際金本位固定匯率制度崩潰后制定的,美國對舊規章的一個不滿之處在于,一國是否故意操縱匯率以謀求出口優勢要由IMF來辨明界定。而按照新規章,IMF則無需證明一國是否有這樣的“故意”,只要其政策造成了“基本匯率失調”或“經常賬戶長期巨額赤字或盈余”的后果,就可認定其“操縱匯率”。
原則上,這樣的規定可以迫使IMF將中國列為“操縱國”,但拉托指出,IMF的成員經濟體在采納減少全球貿易失衡的政策方面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中國已拓寬了外匯交易區間,美國降低了預算赤字,日本完成了部分勞動市場改革,沙特阿拉伯的公共開支也有所改善。(艾家靜)
【新聞鏈接】
中國認為新規定未能充分反映發展中國家的意見,對IMF此舉持保留態度。過去的幾年里,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致力于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完善市場機制、加大匯率的靈活性,促進了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要求,基金組織在實施雙邊監督中應切實遵循取得廣泛共識的重要原則,考慮成員國的具體情況,不增加成員國的義務,實現公平的監督等。(據新華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