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票價依然擋不住人們的熱情擁躉,花去月薪的十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就為了獲得兩個小時的幸福感受,在觀眾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媽媽咪呀!》在北京開演以來,場場爆滿。”昨天中演公司總經理助理王琛對記者表示,《媽媽咪呀!》已成為今年北京演出市場票房最高的劇目之一。
作為全球上演場次最多的音樂劇,《媽媽咪呀!》的成功,對于音樂劇文化積淀并不豐厚的中國來說,她的經驗不光在于一種文化的傳遞,更在于一個現代化劇目市場運營思路的開拓。
歡快內容安撫都市抑郁
《媽媽咪呀!》到底能帶給觀眾什么呢?一位剛剛看過演出的觀眾說:“沖動。”在兩個小時的演出中,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沖動。沖動什么呢?“說不清楚。”沒有答案,也許處處都是答案。
1999年4月6日,就在ABBA合唱團以“Waterloo”贏得歐洲歌唱大賽冠軍的25周年那天,倫敦西區的愛德華王子劇院推出了一出由22首ABBA暢銷金曲串聯而成的全新音樂劇《媽媽咪呀!》,造成了空前的轟動。在《媽媽咪呀!》上演之前,倫敦西區的傳統音樂劇演出本來已呈現衰落跡象,但是這出戲再次讓音樂劇成為娛樂生活的主流。
獨立又活躍的單身媽媽將要嫁出漂亮的女兒,女兒便擅自邀請了媽媽曾經提及的多年未見的3位男士來到一座島嶼上參加自己的婚禮,借機展開尋父計劃,結果卻意外地成全了媽媽的美好姻緣。藍和白為主色調的簡易布景,襯托出該劇輕松、浪漫的氣氛。美妙動人的音樂也讓人聽起來不失溫情、微笑和陽光。“我們為什么要在傷感的愛情中沉淪,為什么要聽著傷心落淚的歌兒療傷呢?”《媽媽咪呀!》始終充滿著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和對生活的樂觀情緒。
首演當天,有人記下了這些數據。135分鐘,22首ABBA合唱團的經典歌曲,45次會心的微笑,28次意外的爆笑,還有27次掌聲的雷動。返場時觀眾們紛紛起立跟著一起“搖擺”,全場在歌舞中沸騰。據國外媒體報道,《媽媽咪呀!》在倫敦持續上演時,一家生產抗抑郁藥品的企業甚至因為沒有銷路而倒閉。“當年我在國外看過這個劇目,盡管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但在讀懂劇情后,劇中的情節和音樂,仍讓我感動得難以自禁。”一位當年曾專程趕赴國外觀看《媽媽咪呀!》的觀眾告訴記者,劇中的內容讓她至今感到溫暖而難忘。
2001年《媽媽咪呀!》帶著對愛情、友情、親情的思考和音樂背后的歐美20世紀70年代文化走進美國百老匯,在這個世界音樂劇殿堂獲得成功。而今,《媽媽咪呀!》已經在全球20多個國家、130個大城市進行了巡演,票房超過16億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演出場次最多的音樂劇,全世界已有超過2000萬人愛上故事里的角色、內容以及音樂。
今年7月《媽媽咪呀!》首次進入中國,在上海進行了一個月的演出。8月7日,《媽媽咪呀!》又轉程北京,進行她在中國文化中心的13天展示。
靈活定位適應京滬差異
盡管上海和北京同屬中國最現代化的大城市,但對于《媽媽咪呀!》這出劇目的運作卻有著不盡相同的特點。
被稱為史上最賺錢音樂劇的《媽媽咪呀!》今年7月在上海演出32場,剛進行了一半就已經把1000多萬元的成本收了回來。成群結隊趕赴劇場的上海都市小資們,讓《媽媽咪呀!》演出達到了一票難求的境地。
但《媽媽咪呀!》北京的承接方決定引進這部音樂劇之初,各方都不看好《媽媽咪呀!》在北京的市場。“跟上海相比,北京的劣勢很明顯,在音樂劇上兩個城市至少有5年的差距。專家、業內人士都說北京根本沒有能力演一個月。”北京中演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演公司”)高級經理姚朔說。
業界的說法并非沒有根據。2005年在北京上演的《貓》和《芝加哥》等國際大型音樂劇,票房就都不盡如人意。雖然鋪天蓋地的宣傳將一些觀眾引入了劇場,但是在散場后的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演出挺熱鬧挺花哨,但看不懂劇情。又比如本土音樂劇《雪狼湖》,雖然票房取得了成功,但卻有超過半數的觀眾都是張學友的歌迷。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