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1994年就進入股市的老股民了。記得當時看到別人炒股賺錢如此輕易,自己心里也有點癢癢,于是就先拿出幾百元錢投石問路,沒想到,當天買入,第二天就漲了,小賺兩百元,心里那個高興!于是繼續加大投入,結果可想而知。那一年股市一直低迷,直到9月初出臺救市政策,我買的股票才又小賺一點。但由于太貪心了,結果就成了“套中人”。我的性子比較慢,屬于“死豬不怕開水燙”那種的,死活不肯割肉,有的股票就越套越深。總的來說,我炒股的收益很少而且很不穩定。
2005年9月,我在網上沖浪時看到開放式基金收益比較穩定,頻頻分紅。當時正值行情低迷時期,賺錢很難,而有的開放式基金還居然能夠每隔幾個月就分紅,雖然只有兩毛左右,但也難能可貴。于是我試探性地在銀行開戶,買入了開放式基金,同時留了一點錢繼續投資股市。那時真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在網上搜索與基金有關的知識,邊學邊操練,出來一個新品種就去買,有高分紅也去買,結果我現在的賬戶基金多達10多只了。因為要用錢的原因也贖回了幾次,但到今天回頭再看,凡是贖回都是錯誤的。
以后就學會了捂基金,特別是老基金。有些基金在一個階段表現并不怎么樣,漲得慢跌得快,后來我知道這是基金經理在調倉;熬過這個階段后就會發現基金凈值像生了翅膀一樣不斷上漲,甚至股市下跌基金還照樣上漲,于是我明白了什么叫投資基金要有耐心。凡事都是從錯誤中學習最快,我也如此。下面是我的總結。
幾點錯誤:
一是沒有足夠的耐心。比如買入中信紅利精選,上半年表現不好,在忍無可忍之下終于贖回,結果它在下半年股市調整時大放異彩,成為收益率的冠軍;
二是只看高分紅買基金,結果錯過了幾只凈值增長最高的基金;雖然現在買的幾只高分紅基金表現尚可,但也說明了選擇的盲目性;
三是沒有及時配置指數基金。如果說今年上半年還是主動投資型基金戰勝了市場的話,那么下半年應該說指數基金體現了強勢。我在投資組合中,有股票型基金、有偏股型基金、有偏債型基金、有平衡型基金,還有貨幣基金(以備急用錢),但就是缺了指數基金。前一段時間看著指數一日千里,而手中幾只股票型基金卻如蝸牛一般踟躕不前,真是無奈;
四是投資過于分散。我看了一些文章,說要講究投資組合。而我本金只有十來萬,卻投資了十多只基金,股票型基金有的投資組合雷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在看來,沒有什么意義。還不如精選幾種不同類型的基金重倉持有,收益更大。
幾點經驗:
一是要有耐心,讓基金經理有時間安排調倉,不要輕易放跑一匹黑馬。比如大成精選前一時期凈值增長較慢,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幾乎被口水給淹沒了,但現在這只基金又開始啟動了;
二是善用直銷方式購買基金,盡量減少手續費。我所在的城市只有幾家大銀行,今年興業銀行才進來,我立刻開戶,通過銀聯通購買基金,手續費打了四折,現在交行也在開展類似的活動。另外,在銀行買比較方便,網站容易打開,每天都有凈值更新;而基金網站隨著訪問量的增大,經常擁堵難以打開,讓人心里總有點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那點基金的去向。
三是一旦購入股票型基金,就要作長期投資的準備。我喜歡買后收費基金,一方面申購時基金份額多一些,另一方面只要投資時間足夠長,手續費就越來越少。這就要求在購買前盡量考慮周全,留足生活備用金,并將貨幣基金作為現金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免迫不得已時贖回基金。
四是購入基金后,立刻將分紅方式改為再投資。既然我們認為從去年以來的股市上漲是牛市的開端,那么為了獲取復利,完全有必要將分紅再投資到基金中。
五是選擇能夠經常恒定分紅的基金。我不太喜歡不分紅的基金,因為炒股經常坐電梯的感受并不美妙;同時對復利的追求也是分紅存在的理由。
六是老基金比新基金好。事實證明:在牛市當中老基金的收益率比新基金高得多。對我來說,是不斷去發現有賺錢能力的基金,而不是等待新基金的發行。
七是要在一次性投資的基礎上堅持定投。我從去年底開始,每月從工資中拿出1000元,分別投資到一只股票型基金和一只平衡型基金各500元。而如果有較大額資金在手,也不排斥在行情下跌時進行一次性投資。現在回頭再看對賬單,發現基金波動挺大的,而定投確實攤平了成本,雖然只有一年,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更重要的是讓我養成了強制儲蓄的習慣。
以上經驗和教訓,供同道分享。(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