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建成后,長江上游含有大量泥沙的混水進入水庫,在水庫中進行沉淀,當大壩往下游泄水的時候,水中的含沙量大幅度降低,就產生了“清水下泄”這個概念。由于清水下泄,長江中下游河岸的泥沙會受到清水的沖刷,可能會將河岸的泥土和沙石卷走,這樣就造成了堤岸崩岸的可能。
李小萌:第二條是說清水下泄沖刷下游堤岸造成下游的崩岸。
汪嘯風:清水下泄,從長遠講是對壩下的河勢河道有好處的,因為清水下泄會帶走下游已經存放的一些泥沙,這樣河床長期以后就會相對下降,當然河床下降以后,對于荊江河段的防洪是非常有好處的。它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在近期要注意,因為清水下泄可以帶走下游的部分泥沙,所以對于堤岸的基礎就要注意及時治理和加固,以免造成新的崩塌,而這種措施國務院在幾年前就安排了措施,每年都在投入,比如說荊江河段的文村夾堤段,這個治理情況是非常好的,它可以有效地防止這些問題的發生。
李小萌:那您跟我們簡單說一下治理的方法,加固堤岸,還有什么?
汪嘯風:一個是加固堤岸。再一個,疏通有關航道,因為泥沙的推移不是一直推到黃海去了,有時候滯留在某一個河段,所以也需要局部疏浚。再加上兩岸現有的一些排水的設施做出適當的調整,像取水頭要降低了,就把它降低一點,這些措施從技術難度都不是很大,但效果都非常好。
李小萌:第三個問題,其實我們這三個問題的順序其實是由輕到重的,重要性上來講,水位波動導致地質災害會增加。
汪嘯風:這個問題要從大型水庫說起,大型水庫,特別是特大型水庫,它在成庫以后,有一個庫岸再造的過程,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在三峽水庫實現156米蓄水以后,觀察情況來講,我可以說,地質災害發生頻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156米蓄水以后,沒有發生重大的地質災害和因災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但這個還需要觀察時間,庫岸再造不是一兩年的問題,這個中間最關鍵的措施就是要加大治理的力度,這里我要向社會介紹一個客觀情況,三峽庫區在建三峽大壩之前,就是崩岸、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多發的地區,在十多年來,國家投入了巨額的專項資金進行治理,應當說情況是會向好的方面轉變的,它不是惡化。這一方面的一些措施,像現在即將完工的猴子石的滑坡治理,已經一期治理完成的巴東縣的黃土坡滑坡治理,現在經過長期的觀測,地質狀況是相當穩定的,無論從位移度、滲水度等方面來觀測都很穩定。
李小萌:即便是對水利工程不懂的人,想象中,這么超大體量的水集中在一個點上,對下面巖層的壓力究竟會造成一種什么樣的影響,帶來的隱患都有什么?我們請專家給我們解答一下。
張博庭:地質災害實際上嚴格來講應該分為兩類,一類屬于滑坡類的,一類屬于地震類的,這倆問題不能混在一起談。先講滑坡類的,從河流的規律,就是從高山下來,有巨大的能量,一直到幾千米,最后到海里去,所以它的規律就是要不斷地沖擊山谷,沖擊山谷它要把大量的能量都耗在這里,能量必須得消耗點,都變成切割山谷以后,實際上這個崩岸的是必然的,因為不斷地切,切到一定程度要塌下來,這就是地質滑坡,從根本上來講,水電的開發是要減少地質滑坡的,因為把能量不讓它切割山谷了,要用來發電了,造福人類了,這樣實際上本質上是對地質災害的一個減輕,但是在相對的時間內,比如剛截上以后,原來已經沖掉,要滑沒滑下來的,可能某次下雨滑下來的,或者蓄水以后有水位波動,有幾次活動,人類活動,或者蓄水、大雨都有可能引發,包括有些地震,都可能引發滑坡,但是這些滑坡從本質上來說肯定是在大工程建成以后要減少,因為你的能量已經不再沖擊山谷了,已經變成發電了,所以說這是一個本質的好處。當然具體的問題,三峽以前更嚴重,三峽從歷史上記載,有幾次是整個縣城都沒了,就是歷史上記載,非常嚴重,但是自然狀態下這個是非常普遍的。
李小萌:但是像這些滑坡還是可見的一些地質災害,像剛才我說的人們那種擔心,就是這么超大體量的水集中壓在這一塊巖層或者地殼下面造成的影響可能會是更深遠的。
張博庭:您說那個問題屬于有點地震的問題,這種說法好像水量大了,引發地震,實際上這種擔心有點沒必要,為什么這么說呢?水庫引發地震你要分析它的機理,咱們覺得這個水量非常大,這么大體積擱在這兒,很沉,但是你要知道,你這個水如果沒有岸邊,它是待不住的,但是一般岸邊的山峰肯定比水的密度要高,質量要大,實際上咱們就說水蓄在這兒,本身不是應力集中,而是一個應力平衡的過程,本來邊上好多山,這點沒有東西壓著它,現在把水蓄進來,實際上它總的來說是一個應力平衡,對地殼受力來說是有好處的,因為我把原來邊上很重的東西,現在中間填上一點,讓高差減輕了,所以從受力來講,這點咱們不用擔心。實際上我覺得蓄水以后對地應力的調整是有利的,就是把應力調整比較平緩了,這點來說是不用擔心的,就是水庫的地震發生往往最大的地震是板殼錯動型,其它的地震都是小型的,水庫蓄水以后,往往水庫蓄水和滲流以后影響板塊之間的摩擦力,摩擦力降低以后,導致原有的地震提前發生了,提前發生以后,可能就覺得水庫引發地震,實際上要從本質上說是一個好現象,我們孕育著大地震,讓它提前發出來,變成小一點的地震,這樣從本質上來說,所以說全世界這么多水庫引發地震非常多,但是沒有特別嚴重的,往往都是比較輕,不像特別大的,特別大的很少。
李小萌:減少了集中的爆發,都分散了。
張博庭:對,讓它提前爆發,有利于能量釋放,地震能量的釋放,實際上是有好處的,它雖然次數多,但是不斷地蓄水,受力有點變化,它就要調整一下,這種調整不會有大的地震,就是很微弱的地震,所以一般來說會有好處的。
李小萌:謝謝。汪主任,我們也了解到,在三峽蓄水前后,國家又投了40億來解決這個地質災害問題,所以這40億是不是追加的,如果是追加的,是不是說明之前對于地質災害的預料不夠那么充分?
汪嘯風:整個地質災害治理是有一個分期的計劃,現在已經完成了一期治理,二期治理項目有三百多項應急項目,現在大部分都已經在實施,還有一部分會轉移到明年,因為地質災害治理必須是分期計劃的,不可能一次計劃就把它做完,我說了,這個水庫有一個庫岸再造的過程,治理要有針對性,所以它不是說沒考慮到什么問題,還需要觀測,還需要科學依據來安排我們的治理計劃,這么多年來,包括地質災害治理和高切坡的治理花了一百二十多億,不是四十億,而且今后還會安排專項資金做這些治理的。
李小萌:前面您也說過,對于現在出現的問題,其實論證的時候都想到了,現在實際情況逐漸在發生,究竟是比預期的要好呢,還是說要嚴重一些呢?我們怎么去應對呢?
汪嘯風:這個總體來說比預期的要好,像剛才提到的地震,經過建設期十多年的觀測,特別是蓄水以后的觀測,沒有發現明顯的誘發現象,現在產生的地震頻率和強度無礙大壩的安全,事實會解除人們的一些疑慮甚至于恐慌。又比如最重要的一個有說服力的情況,就是當年研究三峽工程的時候,泥沙問題是作為重點問題之中的重點來研究的,現在情況來看比預期就好多了。原來我記得可行性報告預計每年入庫泥沙有五億多噸,而這兩年的實測,實際測算的數據來看,只有兩億多噸,所以這比預計的好得多,而且大壩的排沙比,就是排出的泥沙占入庫泥沙的比重叫排沙比,這個指標也很好,而且今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排沙比會更好一些。
李小萌:面對問題不回避,直接去面對它、解決它,下一個問題我想您就更樂于去講了,三峽工程目前已經見到的帶來的實惠有什么?
汪嘯風:三峽工程在科學民主決策過程中,就明確提出來要實現防洪、發電、航運、生態等綜合效益的目標,現在來看這些綜合效益都在逐步變成現實,像防洪,2007年對于52500個流量的洪水期,就實現了攔洪蓄水的措施,而大大地減輕了荊江河段的防洪壓力,同時在枯水期間也實現了有效地補水措施,因為水庫里有水,通過發電、放水以后,對下游不是減少了流量,而是增加了流量,這都是防洪調洪的措施產生的效益。在發電效益上就更容易接受了,去年三峽總公司實現的主業利潤達到85億,今年會更好一些,而且大大地緩解了華東地區、華中地區以及廣東地區的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在航運問題上,由于六百多公里的航道,由原來的急流險灘變成了渠道式的水庫,所以航道大為改善。去年的過壩貨運量已經超過了五千萬噸,原來最高也只達到一千八百萬噸,所以真正實現了黃金水道的這種現象,是非常好的。當然生態效益我前面做過介紹,我不再重復了,也相當好。
李小萌:汪主任,今天節目開始的時候,我問到您作為國務院三峽辦公室主任的職責是什么,在節目即將結束的時候,您告訴我們怎么履行好這些職責?
汪嘯風:履行好本部門的職責,首先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特別是要始終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把三峽工程建設好和管理好,這是我們最主要的職責了。
李小萌:從您個人的角度來講呢?
汪嘯風:從我個人的角度,就是要很好地把握三峽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把工程質量、安全生產、生態環境建設、移民安穩致富等等這些工作繼續落到實處,使三峽工程真正成為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為民造福工程。
李小萌:好,謝謝汪主任,謝謝大家。
[上一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