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族”居住空間擴大
京津即將到來的蜜月期也給在兩地布局的企業帶來了利好。總部設在北京,生產基地放在天津的摩托羅拉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一直盼望京津高鐵通車。”摩托羅拉公關總監楊伯寧告訴記者:“這對我們公司的業務和兩個城市之間的交通都有很大幫助。”
京津之間的強強聯合,尤其是濱海新區被列入“十一五”規劃讓楊伯寧頗為興奮:“(濱海新區)離北京不遠,包括京津周邊的其他地區,可以緩解北京在人口等各方面的壓力。”
吳良鏞院士在京津冀區域研究二期報告中謹慎地提出了“首都地區”的概念。報告指出:在中日韓組成的東北亞經濟圈層面,圍繞大城市地區的競爭戰略在各國相繼提上日程,京津冀地區發展必須主動面對這種競爭。
作為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河北在水資源供給、風沙防治方面為京津地區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32個河北環京津的貧困縣里卻有超過279萬貧困人口。
通過京津城際高鐵通道,京津密集的人才、信息、技術資源和城市功能都可以更加便捷地向包括濱海新區在內的環渤海區域擴散疏解,進一步釋放中心城市優勢資源的輻射效應,帶動周邊地區共同發展。
高鐵沿線區域承接部分北京居住功能,為北京市民提供更低價格、更優環境的居住、休閑空間,同時將帶動這些地區房地產、商業、餐飲、旅游休閑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到底怎么發展,說實話還沒有具體方案,畢竟還沒有這樣的先例。”面對機遇,武清人決定要好好把握。武清區規劃局規劃科科長張印松說,當時就“一個車站能給一個城市帶來什么”這個課題請了多方專家研討,也提出了四五個方案,但是至今還沒有定論。
而永樂店鎮副鎮長李宗秀坦陳,京津城際鐵路改變了永樂店鎮的規劃,“以前是以鎮政府為核心發展,現在要南移,要以京津城際鐵路永樂站為核心,將來那里叫做德仁務片區。”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弘認為,北京在快速發展中面臨著人口規模快速擴大、空間資源緊張、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而帶來的諸多矛盾,影響到百姓的生活質量。京津城際高鐵的開通,“住在武清、住在永樂,到北京上班”將成為可能。
“京津冀”分享奧運紅利
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渤海區域是中國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長極”。早在2004年,博鰲亞洲論壇上達成的“北京倡議”就“呼吁建立環渤海合作機制,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一體化。”京、津兩地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著力點。
提起北京和天津的雙城記,多少有些“愛恨糾纏”。規劃專家董光器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采訪時說,“在計劃經濟時代,北京和天津總是較勁,北京有42個行業,天津也有,北京有首鋼,天津有天鋼,產業極為雷同。這樣一來,互相牽制,大家都發展不好。”
2005年,在國務院批復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中,確認了其“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而《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則放棄了爭議已久的“經濟中心”定位,用“宜居城市”取而代之。
分享奧運“紅利”成了密切京津聯系的新契機,而計劃在奧運當月通車的京津高鐵則是這個契機的具體實踐。
從較勁到協作,北京能夠有更大的空間去尋求城市布局。趙弘表示,“京津城際高鐵的開通,有效解決了多年來制約兩座城市合作發展的交通矛盾,為京津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北京和天津兩座巨型城市合作的加深,有助于實現其各自的功能定位——北京更好地發揮總部資源豐富、服務業發達、高端產業密集的優勢,天津更好地發揮制造業基礎雄厚、港口資源突出、物流等服務業發達的優勢,通過優勢互補,“雙龍”共舞,共同推動環渤海區域的繁榮與發展。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