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一日電 題:兩會又遇沙塵天 委員再吹環保風
中新社記者 賈靖峰
常在兩會期間“光臨”的沙塵天氣,今天再次給了京城點小顏色。
據中央氣象臺今日發布的信息:“三月一日陰轉多云,部分地區有浮沉。上午北京昌平地區觀測到浮塵,其它大部地區出現霾,預計浮塵將于明天隨冷空氣移出北京,空氣質量會逐漸轉好。”
傍晚時分,京城南端豐臺區的政協委員駐地京豐賓館大廳仍是熙熙攘攘,前往餐廳的人流中,不時有戴著紅色胸牌的委員在大廳的通知欄旁駐足,這塊黑板上貼著一張A四紙打印的“兩會氣象專報”:豐臺區天氣預報“一日白天,多云間陰,晚間,陰轉多云,風速二、三級”。
記者在此遇到三位委員都說,他們注意到了今日的“沙塵天”。事有湊巧,這三位委員,一位來自“三面環沙”的寧夏,其他兩位都是農業界別委員,其中一位是林業專家,另一位是農業專家。
農業專家、老委員王海波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他對記者說,“早上乘車出門培訓,我在車上看書,感覺霧蒙蒙的,我想難道今天有霧?片刻后意識到,今年的第一場沙塵來了。”
林業專家、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尹偉倫院士對媒體年年關注兩會是否遭遇“沙塵天”有話說:“沙塵是自然現象,沙塵加重確實有人為破壞的因素,但連年的治理已初見成效,人們有目共睹。沙塵天氣普遍出現在北方春季,地理及自然因素不可忽略”,他打趣說,“我們總不能因為大風凍雪而去埋怨西伯利亞寒流”。
奧運在即,世界最熱衷于“中國話題”,不放過中國人的吃穿住行,媒體每年三月還有一大愛好:拿兩會遇沙塵說事。尹偉倫頗不以為然,說到此,這位儒雅的委員有些激動,他說,“‘沙塵’不是‘政治’”。
曾任職寧夏中衛縣的孫貴寶委員,對北方沙塵頗有了解。他說中衛縣西端的沙坡頭,曾是個大沙患,而由于治理得力,包蘭線鐵路經此五十年,從未因沙中斷過,沙坡頭的治沙防塵經驗,對整個中國北方為沙所困的地區都有助益。
連任委員的王海波博士曾在會場外遭遇過沙塵天,他上一屆任內就曾遞交過防沙提案。“這兩年我高興地看到,北京春天的沙塵已經明顯好轉”,他肯定地說。
但他提起他在韓國的一段見聞,韓國人曾為一場肉眼看不見、僅限于微塵的“黃塵”天氣頻頻擔憂,王海波說,他們擔憂的是沙塵隱患,而真正的肉眼可見的沙塵,已是大自然對人類不客氣的“提醒”了。
“沙塵天撞上兩會,確實能給參會者提供一個直接的話題。好比這次南方雪災,我希望,不要等到大自然親自‘提醒’我們了,我們才‘猛然悟道’”,王海波說。
巧事成雙,王海波委員、孫貴寶委員和晚間在大廳遇見的何文燕委員都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說了同一句話:“誰都希望這幾天是好天氣啊!”
據悉,中國氣象局啟動了兩會氣象服務工作,從二月二十八日起,中國氣象局每天向大會提供一期“兩會氣象服務專報”,并設立網上兩會氣象服務專題。此外,中國氣象局還組織編印了不久前雨雪冰凍氣象災害和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的科普宣傳冊,提供給兩會代表、委員。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