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到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連續5年達到或超過10%,可謂一年一個“漲停板”。未來我國經濟走勢會怎樣?2008年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是否會使本輪增長周期提前結束?未來的調控政策會有怎樣的變化?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一些全國政協委員及政府官員們就此作了解答。
經濟上升階段成功延長
數據顯示,本輪經濟的快速啟動是從1999年開始的。從2003年到2007年,我國GDP增長均速達到了10.6%。一些專家認為,這一成就的取得與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的拉動密不可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成認為,我國經濟能夠取得連續8年的增長相當不易,而在被稱為“黃金五年”的近5年時間里,我國經濟的含金量比較高,表現在經濟效益比較可觀,尤其是經濟增長方式由“又快又好”轉向了“又好又快”,節能減排等政策已經顯現出初步成效。
劉樹成認為,與以往經濟上升階段時間過短不同,本輪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之一,就是使上升階段延長,能夠較好地穩定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
經濟曲線將往何處延伸
如果將前5年我國經濟的增長描繪成一條快速上升的曲線,那么今年,這條曲線會向哪個方向延伸?
劉樹成認為,由于奧運效應的拉動,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有可能加快,也有可能出現持平的情況,但更有可能向下,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
2007年,我國經濟過熱的勢頭有所顯現,物價上漲幅度達到4.8%。因此,一輪又一輪的加息,一次又一次的緊縮銀根,成為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快的基本手段。
而進入2008年,一方面國內遭遇突如其來的雪災,另一方面受次貸危機影響,人們普遍擔憂美國經濟成為削弱全球經濟的導火索。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擔心今年我國經濟增速會明顯下降,甚至有人認為我國經濟會出現向下的拐點。
回落不等于拐點
“即使2008年經濟增長弱于以往,但回落絕不是拐點。”劉樹成說,究竟是不是拐點,還要取決于2009年的經濟增長速度。
劉樹成指出,一旦2009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到達一個比較明顯的低點,比如與前期高點相比較低的8%,那么就意味著前一輪經濟周期結束,下一輪經濟周期以此為始點開始;如果2009年經濟又出現了回升,則不能認為本輪經濟周期結束,只能認為是經濟在高位調整。
他認為,一旦確認我國經濟在高位調整,則我國經濟增長將呈現“多波峰”的波形,而此前我國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波形圖。
“中國以前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大起大落,呈現‘單波峰’的波形;而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就出現了四個波峰波谷,直到2001年‘9·11’后跌到谷底,結束了這一輪周期。所以,我認為,2008年中國經濟可能會在一個比去年低的位置高位調整,希望這輪經濟周期能形成這樣一個‘多波峰’波形,中國本輪經濟周期沒有結束。”
科學把握調控力度
2008年,面對國內外復雜的形勢,我國的宏觀調控在方向和力度把握上,似乎陷入了一個兩難境地:管得緊就會出現經濟通縮,而管得松又抑制不住經濟過熱。
面對這樣一個兩難選擇,劉樹成認為,這一對矛盾向來都是宏觀調控中的難題,但在兩難中,總有一難是最應防止住的傾向,那就是“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當然,在這種主要傾向下,還要防止另一種傾向被掩蓋的可能,所以要對宏觀調控的力度進行科學的把握。”
此前央行副行長易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不會改變,防止通貨膨脹仍是首要任務。
劉樹成分析,考慮到短期內的國際國內形勢,可以在“雙防政策”的力度上做一些調整,加息的頻率可能低于去年,但主要取決于物價的狀況。
外貿基礎沒有動搖
短期因素中,美國經濟下滑使得中國外貿萎縮已經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最大擔憂。但劉樹成認為,在中國外貿“多元化格局”已經初步形成的前提下,中國出口受到的影響沒有想象得那么嚴重。
近年來“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VISTA(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等經濟體的發展速度較快,中國出口完全可以在美國之外開辟出新的增長點。
關于美國經濟對中國的影響,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列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時對本報記者表示,美國經濟的衰退不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影響。
此外,研究WTO貿易規則的一些專業人士也表示,外貿摩擦加劇不會過多影響今年中國的出口。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院長、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副理事長兼總裁王新奎說:“出口增長的基礎是國內產能增長太快。實際上世界生產格局已經定型,世界上沒有別的國家可以替代中國的制造業基地地位。所以,出現貿易摩擦不要緊,讓市場去解決,我相信中國出口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劉樹成認為,由于奧運效應的拉動,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有可能加快,也有可能出現持平的情況,但更有可能向下,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周婷)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