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法則四:“金字塔買賣法”建倉
勇往直前導致深度套牢
持續了5個多月的股市大調整,股指從最高的6124點逐級而跌到近期最低的3516點,幾乎剛好形成“腰斬”。在反復出現的下跌調整和反彈回升中,投資者逐漸認識到:股市操作不能沒有計劃和策略部署。
經記者了解,至今在股市重挫中被深度套牢的真實例子不在少數。有人在海螺水泥(600585)股價90元時全倉殺入,但5個月后該股最低跌到42.05元,直到上周也還沒回升到48元以上,賬面損失50%以上;有人在中國平安(601318)股價120元左右時重倉介入,但股價一路下跌到了最近的56元左右,賬面損失也超過了50%;也有人在中國鋁業(601600)股價50元左右投入了大筆資金,但跌勢難止,至今被“腰斬”至24元左右。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綜合這些投資者的操作情況,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在錯誤判斷股市趨勢的前提下,重倉買入了某只或幾只個股。殊不知,股市瘋漲時的“博傻”策略,已經不再適合“扭頭向下”作調整的股市情況了,更不適用于現在的“弱市”階段。
“尋找底部”被認為是現階段的股市特征,而近來股市又被公認為“弱市”,就算近期股市已經下探到底部,但很可能反彈力度太弱,股市再度下挫,措手不及的投資者要么被套,要么被盤整的走勢“折磨”。那么,對應這些市場情況,有沒有一種減少被套并增加盈利可能的基本策略安排?“金字塔型買賣法”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金字塔”入貨時機已到
廣州運財行理財投資公司執行董事闕鸞鋒向本報記者表示,在“弱市”的實際操作之中,一次性地重倉介入某只股票,所承受的風險比分散投資要大;而重倉介入某只或幾只股票比逐級分批建倉承擔的風險也大,因此,對中小投資者乃至一些機構大戶來講,“金字塔”式的逐級建倉方式可以更好地降低風險、保障收益。
他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假如某投資者用5萬元錢投資做一只股票,在大盤下跌探底的過程中,假設不計算券商手續費和印花稅,他用3元買入2000股,之后跌到2.8元再買入4000股,而當跌到2.66元又買8000股,此時他就共有14000股,均價2.75元。如此在下跌中不斷追加買入,直至在低點“建倉”完畢。這就像一個“金字塔”,開始買得不多,越跌買得越多,這樣可以拉低總體的股價成本。萬一股票反彈后再下跌,因為有大量的低位買進的股票作支撐,所以只要及時離場,有望保住盈利或減少損失。
“這樣不僅降低持股成本,增加了持股數量,而且股價根基扎實。”闕鸞鋒表示,控制倉位也可以按照比例來進行,當判斷股價處于探底過程,可以按照倉位的20%、50%、80%、100%地逐步來“越跌越買”。
對于近期股市,闕鸞鋒認為,近期滬指3500—3700點區域已經是一個階段性底部,投資者應當考慮大膽進場持倉,“我認為,股指在3500—3750點是今年入貨的絕佳機會。”
切忌盲目追漲
分析人士建議,之所以可以進行逐級的分批補倉,是建立在第一次建倉就不滿倉介入的基礎上,而且要有一定的計劃性。一般來說,介入的個股不應追高,第一次介入時即使是再看好也不應滿倉介入,要有風險意識。當介入的個股出現10%的跌幅時,要重新審視該股的基本面;如遇明顯的大資金放量出貨情況,那不宜補倉反而應該止損;如發現該股基本面仍佳,只是隨大盤下調或是其自身的回檔而未放量,那么可以補倉,補倉的量可大些。如果該股價格仍下調,在其下調20%-30%后,可以再次補倉。
同時,如果遇到自己建倉后的個股上漲,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應控制住追漲的沖動,盡量不提高成本。當然,對特別看好的個股可以適量追入,但這部分籌碼應進行及時了結。
在弱市中賣出股票時,應以“金字塔”方式進行操作,股價上漲時,一路獲利了結,逐步減少持股數量,如上述5萬元錢投資做一只股票的例子,當該股回升到3.07元時賣出2000股,3.38元時賣出4000股,3.34元全部賣出余下的8000股,此波行情他動用資金不滿40000元,盈利可達到20%以上。這種“金字塔型”減倉策略,就是價格漲到一定程度時,先少量平倉,股價越高,平倉股數越多。此外,“金字塔”式也適用于基金申購。
無論是投資股票還是基金,分析人士建議,這種“金字塔買賣法”關鍵是要控制好自己資金投入的比例。(駱海濤)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