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展商告訴記者,他們的產品都是在美國洛杉磯生產的,這些展品也都是從美國不遠萬里運過來的,不過在這位參展商的名片上,記者卻發(fā)現(xiàn),其實這家公司在中國的浙江也有工廠,而在香港展區(qū),這位參展商則毫不忌諱地告訴記者,其實他們的工廠就在廣州,往年的廣交會他們都是在出口展館,今年剛轉移到進口展館。
進口展館的參展商們都坦率地告訴記者,他們看重的其實只是廣交會這個平臺,而目標客戶并不是中國的采購商,而是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采購商。
廣交會的正式名稱是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可我們看到,一些外國廠商卻借這個平臺,用自己廉價的產品與中國企業(yè)展開了競爭,隨著人民幣匯率上升,很多敏感的外國采購商認為,現(xiàn)在中國商品的價格優(yōu)勢已經不復存在,不過,對重重壓力,國內出口企業(yè)也想出了不少對策,在廣交會上記者有了不少新發(fā)現(xiàn)。
以前楊小平和駱凱一家人只是一門心思想著怎么把衣服做得更好,然而現(xiàn)在他們卻要操心更多原本不擅長的事情了,比如匯率、保值等等。
事實上,在今年的廣交會上,參展商和采購商談判的焦點除了價格,現(xiàn)在又多了一項重要內容,那就是匯率,由于國際貿易主要結算貨幣美元近年來持續(xù)大幅貶值,中國的出口企業(yè)損失慘重,在廣交會上,記者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訂單開始采用美元以外的貨幣作為結算貨幣。
除了盡可能說服買家用相對堅挺的貨幣進行結算,為了減少匯率波動的風險,在今年的廣交會上,出口企業(yè)還普遍縮短了報價周期,一旦用于結算的貨幣貶值,出口商就會提高報價,保障利潤空間不縮水。
在縮短報價周期的同時,企業(yè)又開始想辦法縮短產品的交貨周期,避免時間過長帶來的匯率波動風險。
除了想辦法控制匯率風險,在生產環(huán)節(jié)上,企業(yè)也更加地精打細算,盡可能的節(jié)約成本。
面對成本上升、匯率風險等一系列重壓,國內出口企業(yè)想了不少應對辦法,比如說縮短報價周期、預付訂金、做套期保值、壓縮生產成本等等,這些辦法似乎都有些作用,但是又不能起到藥到病除的作用,那么,有什么辦法能緩解出口企業(yè)的困難?
馬克每年都要從智利向中國進口大量的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不過現(xiàn)在他的采購范圍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中國了,因為越南、孟加拉等國家的東西似乎更便宜。
馬克:“現(xiàn)在中國產品必須提高檔次才能更有競爭力。”
實際上不少敏銳的中國企業(yè)也開始意識到做低端產品會失去自身的競爭力,只有提高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才能贏得市場。
美爾雅集團董事長楊聞孫:“做一件高檔的服裝,它的加工費可以是低檔服裝的幾倍乃至十幾倍。”
楊聞孫一直非常反感“做服裝沒有技術含量”的說法,在他看來,服裝鞋帽這些典型的中國制造產品,同樣可以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并且?guī)砀叩母郊又怠?/p>
楊聞孫告訴記者,200多道工序衣服已經很不錯了,不過像這樣一件西服卻需要700多道工序,不僅如此,楊聞孫還為這件西服上的某些工藝還申請了專利。
和美爾雅一樣希望通過提高技術含量來提升產品附加值的企業(yè)越來越多,在今年的廣交會上,企業(yè)們紛紛展示它們最近研發(fā)出來的高檔產品。
歐陽俊:“像我們開發(fā)最新的這個homeGMV,它在歐洲市場是非常流行的,而且這個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它同時可以制冷也還可以制熱,還可以提供衛(wèi)生熱水,這衛(wèi)生熱水你可以用來淋浴,也可以用于地板的制熱,這種產品的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我們在這里面有很多專利的,包括一些歐洲的一些老牌的空調制造商,實際上他們也沒有這種產品,所以變成我們這些產品很有市場,很有競爭力,很有科技競爭力。”
歐陽俊說,和普通的空調相比,這種產品擁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利潤空間,所以能夠比較輕松地抵御匯率變動、原材料漲價帶來的風險。
半小時觀察:“反思”廣交會
很多人都在思考同樣的問題: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壓力有多大?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對中國企業(yè)的壓力有多大?第103屆廣交會用一種殘酷的現(xiàn)實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紡織展區(qū)的冷清和訂單的銳減表明,類似于紡織業(yè)這樣的出口行業(yè)已經遭到了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的重創(chuàng);電子信息產品也遭遇了同樣的危機,規(guī)模和景象大不如前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廣交會不僅僅是“中國第一會”,更是中國出口經濟的“晴雨表”。來自第103屆廣交會上的現(xiàn)實表明,“中國制造”正面臨著一種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國外的誤解和曲解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則是人民幣升值和成本的上漲擠壓了它們的生存空間。
很多企業(yè)在這種擠壓之下倒閉了,另外一些企業(yè)選擇遷徙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區(qū)域。但是有一些企業(yè)卻選擇了堅持,他們通過科技研發(fā)、技術創(chuàng)新、品牌建設積極參與產業(yè)鏈上游的國際競爭。他們不但頑強地生存了下來,而且發(fā)展得比以前更好。對于“中國制造”來說,目前的尷尬既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遇。如果能夠借助這樣的機遇將“中國制造”進行產業(yè)升級、產品更新,變成“中國創(chuàng)造”,那么尷尬和危機也許會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如果墨守成規(guī)、繼續(xù)在產業(yè)鏈下游進行低價格、低技術含量的拼殺,這樣的公司,即使是再好的政策扶植恐怕也難改變被淘汰的命運。
(主編:周人杰 記者:殷莉 攝像:劉勛)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