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8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全文,并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草案”主要就《勞動合同法》中部分爭議性較大的條款,包括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與賠償金的關系、勞務派遣等方面的問題,做出更為詳細的解釋。
“草案”甫出,隨即成為社會各界關注和爭論的焦點,有人認為“草案”是對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也有聲音說,“草案”是對《勞動合同法》向勞方利益傾斜的一種匡正,尤其是關于14種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情況的相關條款,認為“草案”已經實質性地“取消”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把“廢止”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裁量權給了資方。
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聯合新浪網于近日開展了一項調查(1487人參加)。結果顯示,對于“草案”的出臺,70.9%的人認為是有必要的,45.9%的人認為這是對《勞動合同法》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新出的14條就是一個歷史的妥協和投降”
“‘草案’的出臺更多是對《勞動合同法》的補充和完善。”中國勞動爭議網北京總部原總經理石蕾這樣認為,“法律出臺首先是一種思路,具有一定的框架性,在真正執行的過程中,更多地應該用實施細則來指導完善。”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我國《立法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對法律進行解釋。“任何一部法律都會存在不足和不明確的地方,所以我們才需要有法律解釋或者再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加以明確。”遼寧弘立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欣榮告訴記者。
然而,在調查中卻發現,42.9%的人認為“草案”的出臺是政府對資方做出的讓步,用以平衡資方洶涌表達的壓力和抵觸,39.5%的人認為是政府對勞資雙方利益的一種平衡政策,同時,認為“草案”會讓《勞動合同法》允諾的勞工權益又回到原點的占31.7%。
調查中,一位網友說,“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天平上,最終還是傾斜到資方一邊,前一段時間的一點欣慰也蕩然無存。新出的14條就是一個歷史的妥協和投降。”
劉欣榮認為,“立法者出臺‘草案’的目的,就是為了征求社會各界的不同聲音和利益訴求,存在爭議的地方可以討論修改完善,這樣才能使《勞動合同法》更具體化,操作性和實施性更強。”他同時強調,我國目前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極易產生各方利益的沖突,因此,只有不斷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規,才能使建設和諧的法治社會不至于成為一句空話。
“一定要提前明確工作崗位資格的標準”
“草案”第二十八條中提出14種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況,其中第九款指出“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該條款引發諸多爭議。調查結果顯示,46.1%的人認同“部分條款界定不清,存在彈性,使企業‘有空可鉆’”,43.1%的人選擇“基本上把‘廢止’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裁量權給了資方”,37.4%的人認為“部分條款不夠人性化,沒有充分考慮勞方的具體狀況”。
“什么叫不能勝任工作?能否勝任工作由誰裁定?如果本人覺得可以勝任但公司覺得他不勝任,是不是照樣炒人?”一位被訪者提出質疑。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