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二:本金定可100%保全
保本基金保不保本有前提,而其所保的“本”其實也有門道,并非所有的保本基金都能保障100%的投資金額。
保本基金的保本金額即其保證投資者持有到期可獲得的金額。據了解,在保本的范圍上,保本基金大致可分為“完全保本但不保息”、“完全保本及保障利息”及“只保障部分本金及固定利息收入”三種。
也就是說,保本基金為提高基金分享證券市場收益的能力,也可以在保本條款中只保證一部分,如95%的本金。在這種情況下,基民持有基金到期也可能只能拿回一定比例,如95%的本金,而不是全部。
建議:視風險需求決定保本比例
綜合來看,保本基金的保本比率越高,相對的投資風險就越低,投資者在投資保本型基金時,應該視自己的風險需求來決定保本的比例。
具體來看,早期成立的南方避險增值和銀華保本增值的“本”是指投資金額,即持有人的凈認購金額、認購費用及認購期間的利息收入之和。
國泰金鹿保本(二期)是保“投資凈額”,投資凈額為投資者認購期的認購金額減去認購費用后加計認購期利息所得金額,與投資金額相比,少了認購費用。
金元比聯寶石動力則提出了另類保本條款——認購和申購保本底線,認購保本底線為1.01元/基金份,申購保本底線在1.01元/基金份的基礎上扣減累計分紅款項。考慮最高1%的認購費,該保本底線實際擔保了投資者的認購總額。
而QDII品種華安國際配置基金也是對投資本金提供100%到期保本。
誤區三:保本等于零風險
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話,保本基金基本是無風險概念的。可是在現實投資中, 雖然保本基金可以保證基民在持有到期后至少得到本金金額或凈額,但基民也不能忘記了利率和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存在。
舉例說,投資者將1元錢存入銀行,3年后,如果不考慮目前還處于加息周期的因素,以4%的年利率計算,3年后可拿回1.12元;如果3年后保本收回1元,實際上每1元錢就已損失了0.12元的利息收入。
而如果以年通脹率5%計算,投資100萬元即使全保本,10年后的實際價值也就只有61.39萬元,通脹本身就會侵蝕近40%的本金。去年,我國通貨膨脹率4.8%,按此通脹水平來說,保本基金下不虧損的同時,能獲得約5%的收益率,才算真正保本。
建議:留意潛在收益能力戰通脹
因此,在保本條款之外,投資保本基金基民還要關注其潛在收益能力。
據了解,保本基金的投資通常分為保本資產和收益資產兩部分。回報潛力主要由其風險資產的參與比率和運作情況所決定。通常保本資產部分越大,積極投資部分比重越小,額外收益的空間也越小。
從實際股票倉位來看,銀華保本規定債券資產配置初期不低于60%,即風險資產的上限可以調整至40%,國泰金鹿保本(二期)規定股票、權證等其他資產不高于基金資產的30%,倉位水平偏低,適合低風險、注重本金保障的投資者。
南方避險增值規定債券資產配置初期不低于75%,其后可以自行調整,2007年其股票倉位超過50%,金元比聯寶石動力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比例不高于60%,金元比聯寶石動力潛在的風險資產參與率最高,即潛在的風險收益水平也就更大。(記者 吳倩)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