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破之后如何大立?時間就是一切。早在地震發生后數天,有關部門就開始了對這一問題的醞釀和思索。
5月15日深夜,四川省發改委組織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災后重建工作。四川省政府稱,在統計基礎設施受損情況后,5月底就將公布正式重建計劃;5月20日,四川省政府辦公廳將“特急”的紅頭文件——《關于編制“5·12”特大地震后恢復重建規劃的緊急通知》火線遞至省內各市級政府、省直屬部門一把手的案頭;5月21日,國務院宣布,中央財政今年先安排700億元,建立災后恢復重建基金,明后年繼續作相應安排;5月23日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第13次會議決定成立災后重建規劃組……
至此,滿載希冀的產業重建和重新布局的大船已經整裝待航,破立之間,孕育著新的希望……
震災損失
部分產業遭受重創
盡管再過幾天,災后重建的藍圖就有定案;但是目前,擺在重建單位面前的仍是一片待整河山。
四川省今年曾提出要大力實施“7+3”產業發展規劃,即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電力、油氣化工、釩鈦鋼鐵、飲料食品和現代中藥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潛力的產業。
然而,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令規劃中的這些產業都不同程度地受損。據不完全統計,震災已造成四川化工行業直接經濟損失120億元,給電力行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則超過70億元。作為全國重裝制造重鎮,德陽在此次地震中的受災工業企業達1400多家,機械損失超過100萬臺,其中綿竹的工業幾乎全部癱瘓。據德陽市政府的數據,這次地震給該市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四川旅游業更在此次地震中遭遇沉重打擊。據四川省旅游局局長張谷介紹,此次地震估計旅游業直接損失已超500億元,尤其是受災區的景區損失慘重。損失重大的還有房地產和電子信息這兩大產業。當地的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雖也受創,但程度相對較輕。
當然,也有一些產業在受到影響的同時,得到一定的發展機會,水泥產業、消費品零售行業,都是既有直接、間接損失,也有重建可能帶來潛在需求的產業。
總體來看,部分經濟學家預計,汶川大地震給四川及周邊地區帶來的損失可能高達5000億元,其中,除個人財產外,還包括災區的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帶。面對這樣一個產業重建大盤,四川乃至中國,應給出怎樣的答案?
重建規劃
在原有基礎上升級
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左學金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四川在考慮產業布局時首先應避免太分散,因分散會導致效率降低。同時,四川應注意結合每個地區的自然特點和優勢進行發展,“比如,在一個地震災害多發的地區,是否適合發展這么多大產業就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此外,他認為當地對人口布局方面也應該有所調整。如有的地區老齡化人口較多,是不是可以考慮將這些人口疏散出去!傲硗猓l展產業時應重視產業對于生態和環境造成的影響,盡量避免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上馬。”在左學金看來,類似冶金這類產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相當嚴重,應盡量避免。“最后,在產業布局時應該有合理的規劃,盡可能組織專家論證,慎重考慮!弊髮W金說。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官員和專家都提出,四川應借災后重建之機實現產業升級。比如,原四川省化工廳廳長劉資甫就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在舊設備損毀的前提下,應該在重建中提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含量,把節能減排、技術進步納入到災后重建中來,而不是“復原一個已運行了二三十年的裝置!
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省“5·12”抗震救災指揮部副指揮長蔣巨峰在27日舉行的會議上也指出,重建規劃不是“克隆過去”,而是要在原有基礎上升級,體現前瞻性。同時,規劃也要符合實際,不能脫離發展階段。規劃內容要全面,不能有漏項。
左學金則認為,產業升級要和當地的資源稟賦相結合。例如要發展高科技產業就要注意是否具有相應的研發力量,是否具備相應的人才和硬件設施。“根據四川的條件,實際上除了國防外,我認為不太適合發展高科技產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才的匱乏,且相應設備和高校資源的支持也少。”
“因此,我認為實現四川的產業升級首先應考慮對環境的影響,及是否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其次,應考慮對當地群眾的影響,如能否增加就業、能否有利群眾生活等;最后,還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發展!彼硎尽
重建重點
要解決深層次問題
在實現產業優化布局和升級的同時,專家認為災后重建還應該解決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例如,針對目前沿海和內地經濟差距增大、產業結構失衡,可以通過這次重建找出適合四川發展的模式,在當地重建新農村。
“四川這次災后重建,不僅要保障人民群眾重新建設家園,將他們的生活恢復到正常水平,更重要的是為國家、為四川準備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告訴上海證券報,“現在應當利用好這次災后重建的機會,解決以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這其中,首要問題就是三農!斑@次重建要注意結合我國三農戰略和可持續發展,通過農村都市化建設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孫立堅說。他建議通過政府財政優惠、補貼等方式,提高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工業化、自動化,保障糧食生產。
其次,在財政轉移支付方面,孫立堅建議政府應將災后重建的重點放在扶持社會福利和教育上,而不能僅僅把目標盯在解決生存需求上。不能忽視產業轉型、農村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的重要性。
最后,在重建的過程中要積極發揮民企和外企的作用。“畢竟相比企業,政府離市場更遠,其市場敏感性也不如企業。因此,政府不應過多插手干預市場,而只需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發展。對政府來說,重點還在于保障社會福利和發展教育事業。”
“總之,應利用好這次重建的時機,通過加強農村城市化建設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自主創新能力的發揮,繼而保證中國企業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也能高效地發展和壯大自己!睂O立堅最后說。(記者 陳其玨)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