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在中國舉步維艱的金融體制改革中,溫州的這一個個金融試點,在后人看來,盡管更是溫州金融發展的結果,但沒人否認方興錢莊的間接推動作用
上世紀80年代,方培林因創辦新中國第一家私人錢莊,被稱為“從外圍”推動中國金融改革的第一人。
這個金融市場的“吃螃蟹者”,只讀過一年初中,當過統計員、食堂管理員,后抽去搞財務,溫州人的敏感和勇于創新,使他成了能載入中國金融改革史的人。
敏感的溫州人
入股就意味著股息,股息合法,那民間自由借貸的利息也應該是合法的。
1978年5月,蒼南縣錢庫鎮江南醫院職工方培林看到了《光明日報》上那篇著名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隨后對真理標準問題的舉國討論中,方培林隱約感覺到中國要發生變化了。
6年后,中央發出的1984年“一號文件”終于讓方培林找到了機遇。
文件中第三部分提到“允許農民和集體的資金自由地或有組織地流動,不受地區限制。鼓勵農民向各種企業投資入股;鼓勵集體和農民本著自愿互利的原則,將資金集中起來,聯合興辦各種企業,尤其要支持興辦開發性事業。”
“文件提出來要鼓勵農民入股,去進行開發性的實踐。我當時就想,入股就意味著股息。既然鼓勵,等于承認股息是合法收入,也就是說不勞可以獲得利益。如此,那民間自由借貸的利息也應該是合法的。”方培林一步步演繹他的邏輯鏈條。
方培林所在的錢庫鎮,當時是著名的小商品批發基地之一,這里的副食品、煙酒、針織品批發覆蓋了溫州周邊多個縣市,小商品批發業興起產生了巨大的資金需求。銀行利率低,很少有存款,經營者自然無法從銀行貸款。而民間高利貸利息之高,許多小企業主負擔不起。
“為什么不走‘中間道路’引導民間借貸市場呢?”方培林深入調查,了解到鎮周圍5個大隊流動資金需要1000萬元,大約缺口200萬元,而農民手頭有大量閑散資金。因此,他確信,辦金融服務社肯定大有市場。
按方培林的設想,就是成立一家股份制的金融服務社。實行“董事會制”,先投股集資,每股金額1000元,個人入股不限,總股為100股,計10萬元。然后由股東選出董事會,并選出董事長,由董事長委任經理主持日常工作。年終結算,由董事會研究作出合理分紅。實行靈活的浮動利率,股份可以流通轉讓,但不能退。
一波三折
錢莊畢竟是個已經發霉的名字,一提到它,人們馬上會想到長衫、馬褂、瓜皮帽及金絲邊眼鏡。
當他拿著材料到鎮里申請時,沒想到政府的思想更開明。當時的鎮委書記黃德余說:“現在那么多人放高利貸,上頭都沒有干涉,你公開搞借貸服務,為什么不行?”方走后,黃德余打電話請示縣長劉曉驊,劉也覺得可以試試。之后,在黃德余的主持下,鎮里專門召開了一個鎮委擴大會議,對方培林的方案進行討論。
兩天后,黃德余對他說:“還是不要搞股份制,萬一股東思想不統一,就容易出問題。就你一個人去辦吧,也不要叫什么金融服務社,干脆就叫方興錢莊。”
為了穩妥,黃德余覺得還是應該到上級弄個“批文”。考慮到讓縣里“用批文對辦私人錢莊這種出格的事給予肯定,恐怕還為時早了些。”黃決定由鎮里發個文件。
9月19日,錢庫鎮政府專門發了一個紅頭文件:為了改革經濟體制,適應我鎮商品生產的迅速發展,狠剎社會高利貸活動歪風,經鎮委研究,同意方培林同志試辦方興錢莊。
拿到文件后,方培林準備在國慶節那天開業。恰巧9月28日,兩位消息靈通的溫州日報社記者找到他,因急于報道,方培林的錢莊就在當月30日提前開業,一塊白底紅字的木質招牌“方興錢莊”,豎立在錢庫鎮橫街29號方家老宅。按原人行溫州分行副行長應健雄的說法,這比人行溫州分行的開業還早了一個月。
開張當天,方培林把幾沓手寫的借貸利率表張貼在錢庫的大街小巷,一天之內,不足3萬人口的小鎮都知道了方興錢莊。
“錢莊的掛牌,在當時絕對是一樁爆炸性的新聞。私人錢莊畢竟是個已經發霉的名字,一提到它,人們馬上會想到長衫、馬褂、瓜皮帽及金絲邊眼鏡的剝削者形象。”曾目睹錢莊誕生的一位溫州老記者說。
果然就在掛牌的第二天,四大國有銀行的領導都找上門來,說錢莊不合法,必須關閉。
錢莊關門還是辦下去?黃德余傳達了上頭的意見,同時也意味深長地讓方培林自己考慮。
第三天,人們發現“方興錢莊”的招牌不見了。不過,29號院仍是仍是人來人往。
方培林把錢莊轉向“地下”了。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