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實施一個多月了,有償收費似乎并沒有完全遏制住人們對塑料袋的依賴程度。與此相伴的是消費者的一系列困惑:在“限塑令”政策里,為什么只規(guī)定了消費者的環(huán)保責任,卻沒有商家的一點責任?為什么不令商家出售布袋子或是不產(chǎn)生白色污染的其他替代品,卻偏偏允許他們向消費者提供同樣會產(chǎn)生白色污染的有償塑料袋呢?
消費者的這些看法和抱怨,得到了業(yè)內(nèi)專家的認同。他們認為,應該對“限塑令”進行補充和完善,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對于公眾提出的不公平問題、環(huán)保責任“轉(zhuǎn)嫁”等問題,監(jiān)管部門應該給予正面回答。
“服務員,埋單!
“塑料袋兩毛一個!
“憑什么收錢?只有超市、農(nóng)貿(mào)市場才能收錢!
服務員無語,不耐煩地拿出只能勉強裝下一個餐盒大小的塑料袋,遞給了要求打包的一個食客。
這是7月6日記者在北京南城某餐館看到的一個場景。
幾天前,在北京望京某服裝商場,消費者李女士遭遇了更為尷尬的一幕:在某品牌店里,她為兒子買了一條褲子。交完錢,回來取褲子,售貨小組將褲子折了幾下就交給了李女士。李女士一臉愕然:品牌專賣店既不提供免費紙袋,又沒有收費塑料袋可買。無奈,李女士只得抱著褲子回家。
事實上,面對“限塑令”開出的商家不得提供免費塑料袋的規(guī)定,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在各打各的主意。而真正令人擔憂的,則是國家的限塑政策會否遭遇“流產(chǎn)”?
消費者困惑之一 將環(huán)保責任推給消費者顯失公平
“買塑料袋嗎?”在超市購物交錢時,收銀員通常都會這樣問上一句。
“6月1日起限塑令實施以來,我曾在北京的華聯(lián)、京客隆、家樂福、華堂等多個連鎖超市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雖然塑料袋實行了有償使用,但各超市使用的塑料袋數(shù)量并沒有想象的少!币晃欢嗄陱氖旅耖g環(huán)保工作的志愿者告訴記者,據(jù)她對北京各超市收銀員的調(diào)查,購買塑料袋與自帶袋子的顧客差不多各占一半。
“‘限塑令’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通過收費來降低塑料袋的使用數(shù)量,以達到減少白色污染的目的!边@位民間環(huán)保志愿者認為,從調(diào)查中可以看出,有償收費似乎并沒有完全遏制住人們對塑料袋的依賴程度。
一位年輕白領告訴記者,他每天工作非常忙碌,通常都是下班時順便到超市買菜,花幾毛錢買個塑料袋裝回家!安⒉皇俏也恢С謬业南匏苷撸P鍵是工作太忙,每天早晨出門時還要想著帶個袋子,對于我來說,實在太難了!彼f,你別看眼下一些大媽們舍不得花幾毛買個塑料袋,過不了多長時間,她們也會不在乎這幾毛錢的。他的理論是,“限塑令”好是好,但是它給消費者帶來的不便也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如果僅僅是不便,我們都能理解,慢慢的也能克服。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是,限塑令政策本身存在著不公平,有將限塑環(huán)保責任轉(zhuǎn)嫁給消費者的嫌疑。”在采訪過程中,許多消費者都向記者提出了這樣的質(zhì)疑。
“以前,商家免費提供塑料袋,是其自愿將利潤中的極少一部分讓利給消費者,這也可以認為是商家吸引顧客的一個手段!苯邮苡浾卟稍L的多數(shù)消費者認為,在“限塑令”政策里,非但看不到商家的責任,反而將商家自愿給消費者的這一點點小利給取消了。他們認為,政策強制有償使用的結(jié)果,很大程度上讓商家名正言順地多賺了一份塑料袋錢,而老百姓不得不承受由此帶來的額外負擔。
有調(diào)查顯示,在1786名參與調(diào)查者中,50.4%的人認為,環(huán)保的成本不應該僅僅由消費者來承擔。
消費者王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公共政策應該是利益共享、成本共擔。消費者使用普通塑料袋固然要為相應的環(huán)境損害埋單,但購買塑料袋的商家、生產(chǎn)塑料袋的廠家,他們是不是也該分擔其所應該承擔的環(huán)保份額呢?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