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環保 視循環經濟為行善
2000年,陳光標組建了江蘇黃埔投資集團,剛開始主要業務是收購銀行不良資產,進行整合、盤活再出讓,后來的一次機會,使他對循環經濟發生了興趣。當時南京城運會舊址附近的房屋需要拆除,南京市領導找到陳光標,問他愿不愿意接手,陳光標表示愿意試試。結果一接手才知道,這里簡直就是一座富礦,僅拆下來的廢舊鋼材就賣了400多萬元,刨去人工等成本,凈賺285萬元。
廢舊的鋼材可以賣給鋼鐵廠,報廢的車胎可以清洗切塊機成粉做塑膠跑道和農用車胎等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變廢為寶,減少污染,利于環保。以后,陳光標又將這一循環經濟模型,移植到廢舊家電、電腦、生產設備甚至高速公路設施方面,在為自己帶來倍增效應的同時,陳光標找到了自己價值所在:“創造不止、回報社會”。他認為,捐款捐物是一種慈善,而搞好環保,搞好循環經濟,造福社會和子孫后代也是一種慈善,他決心做一個慈善家,用多種方式報效社會。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陳光標在委員的兩會提案稿中,除了“慈善不分國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投身慈善樂在其中”,“財富如水,應該學會分享”等慈善思想外,“企業發展必須堅持環境保護”,“不能犧牲子孫后代活下去的條件”等公益環保觀點也頻頻閃現,處處充溢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及時行善 捐贈比例越來越高
陳光標說,許多企業家50歲以后開始行善,我理解他們;但是我自己的想法是及時行善。因為真正的行善應該伴隨一生。
早在1996年創業之初,陳光標就開始投身于慈善捐助活動之中。那年陳光標剛剛創立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公司,一年的收入不到20萬元,就拿出3萬元資助一個安徽的白血病患者。2002年以來,陳光標領導下的江蘇黃埔向南京市公安消防局捐助近千萬元,用于消防公益宣傳。2003年非典期間,陳光標又向江蘇省醫療機構捐贈了800臺遠紅外溫度檢測儀和200萬元現金,用以支持“抗非”事業。2004年底,東南亞發生海嘯,陳光標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向海嘯災區捐出了300萬元。
截止到目前,陳光標捐助面涉及20多個省,受益人口達到20余萬人,累計捐款捐物超過6億元,成為中國首善。
記者曾經問陳光標:“你捐了那么多錢,會不會把公司壓垮?”陳光標說,不會的。最初剛剛做生意的時候,拿出凈利潤的5%用來捐贈,然后增加到10%,再后是15%,逐步增加到目前的30%左右。雖然捐贈比例逐步大幅度提高,但是企業不僅沒有垮,而且越來越壯大!
善待員工 捐贈只雪中送炭
對于社會上素不相識的人,只有對方有難處,陳光標總是慷慨捐贈,甚至還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那么,對于身邊的員工和同事,陳光標又如何呢?是否贊同熱心公益的同時卻苛責自己的員工的做法?“我不贊成!”陳光標明確予以否定。他說,在自己的公司里,他把3000多名員工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掙來的錢首先用于提高他們的收入,所以公司職工的收入在當地名列前茅。在此基礎上,公司還設立了慈善基金,從贏利中拿出20%-30%的部分投入到基金中,確保那些遇到生活困難的職工得到有效接濟。
“員工是企業的財富,是我最親近的人,我們首先讓員工有高收入;對于家里遇到危難的職工,我們決不會讓他們因為錢而犯難”。陳光標說,公司實行高工資制度,司機月收入有時能達到1萬。一定要讓職工感到:在這家公司工作,待遇是最高的。有的職工家人得了急難病癥,公司一給就是10萬。
5月13日,陳光標公司的救援隊伍趕到災區現場后,陳光標給120名操作手開了一個小會,向員工們承諾:他們在災區工作的工資,將從平時的每月5000元增加到2萬元,而且每5天發一次。這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目前,一線員工的補助完全準時地劃到了他們的銀行卡上。
對于慈善事業,陳光標的思考是:“做企業,我一直堅持誠信做企業,堅持守法經營,我不想貪多求快,有多少錢做多大事,都是拿自己掙來的錢進行擴大再生產,每一筆錢都是實實在在賺來的,這也是我能夠放心捐贈的底氣所在。熬過嚴冬的人最知道太陽的溫暖。所以,我們董事會規定,我們的捐贈只雪中送炭,不錦上添花。
定向在基礎教育、孤殘兒童、老少邊窮和突發災難四個方面。”雖說是一個企業家,陳光標絕不以慈善捐助來謀取生意上的好處。多年來,他一直遵守著“搞慈善的地方不投資,投資的地方不搞慈善”的原則,堅決把企業利益和慈善捐贈分開。
為國分憂 溫總理“向你致敬”
5月23日清晨,陳光標從成都市趕往綿陽向災民發放收音機,上午9時許,在綿陽市九洲體育館安置點,他遇到了前來看望恢復上課師生們的溫總理。
“我知道你,你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災區的企業家,我向你致敬。企業家不但要有經營的理念,還要有愛心、有靈魂。謝謝你們!”總理緊緊握著陳光標的手,一字一句深深溫暖了陳光標的心。
“總理的話是對我做慈善多年來最大的認可,我覺得所做的一切都值了。”陳光標仍清晰地記得和總理的交談。“企業家做慈善,就是盡力為政府分憂、為社會解難。”“人是要有良心和愛心的。我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企業家,當年是國家供我上的大學,后來開公司也是靠黨的政策,所以我始終認為我的財富不只屬于我個人。當國家遇到危難時,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幸福。”在親赴災區之前,陳光標已委托中國扶貧基金會為災區捐款650萬元。但他仍然不滿足,在去災區前將200萬元資金通過銀行轉到四川,到了四川后提出錢款分別散發給災民;到了災區后,他一方面搶險,一方面指示公司總部源源不斷的向災區輸送急需物品,一共捐贈785萬元現金,60臺大型機械、600臺教學電腦、3300頂帳篷、2.3萬臺收音機、1000臺電視機、1500臺電風扇、8000個書包和文具、170噸大米。甚至臨走時,他們把自己的10多萬元的生活費也留給了災區的孩子們。
6月1日,陳光標在綿竹東汽幼兒園里和孩子們做游戲時,聽孩子們說自己家的房子被震垮了,陳光標掏出了身上僅有的一張名片押“孩子,把叔叔的名片給你爸爸,讓他給我打個電話,叔叔給你們建。”結果孩子們也紛紛說要建房,陳光標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念給孩子們聽,讓他們記下,回頭告訴自己父母。
高調行善 喚起更多人加入
陳光標常說,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績,是因為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在商場闖蕩這些年,陳光標從不抽煙、很少喝酒,更不參與賭博,也不出入夜總會、歌舞廳等場所。閑暇的時間,陳光標堅持讀書學習,這已經成了他多年的習慣。他讀書涉獵很廣,這有力支撐了他的事業,也極大地提升了他的個人境界。
陳光標在接受采訪時,一再表示,是鄧小平改變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企業家的今天,所以我們賺的每一分錢里都有人民的無形股份,我們應該與政府共同履行社會責任,與社會共同分享財富。
從10歲時幫小伙伴交的1.8元書本費,到2007年價值1.81億元的捐贈,陳光標以實際行動實現著自己兒時“幫助更多的人”的心愿。
近10年來(汶川大地震前),陳光標累計捐款捐物實際到位5.13億元,其中現金就高達3.76億元,共捐贈車輛93輛,捐建希望小學121所、鄉衛生院27個、養老院16所,為偏遠農村修建鄉村公路91公里。
在2006年4月12日的《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上,他發表了一篇題為《富而有德,德富財茂》的文章,以他自身的實踐,提出了“資本和道德”的命題。他號召“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成果,應當成為企業家的價值觀”。
在陳光標的感召下,許多企業家踴躍參加慈善事業。曾有一位企業家拉著他的手說:“光標啊,你做了那么多的好事,讓我也不得不做啦。”(記者李富永)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