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小非平反:從“鬼”到“人”的艱難路
從一定意義上說,“大小非”其實本無罪,是局部流通轉為全部流通的改革引發了市場供需失衡,“大小非”當上了替罪羊。
在市場下跌過程中,“大小非”減持問題先是被一些人炒作放大;繼而三人成虎,“大小非”成了所有股市問題的替罪羊。股市跌破3000點之來,股市下跌一級,“大小非”罪加一等。但種種跡象顯示,市場對“大小非”過分恐懼了,實際上其減持遠沒有想象的多。
6月10日,深交所發布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大小非”通過減持股份賣出的數量十分有限,不是導致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24日,深市主板“大小非”累計減持金額1006.37億元,約相當于成交活躍時一天的總成交量,平均每月減持股份總量占交易總量比例僅為0.538%。
為增強“大小非”減持的透明度,7月21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首度披露“大小非”減持數據: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份共4572.44億股,從2006年6月到今年6月底,共解禁842.96億股,占總限售股份的18.43%。其中累計減持250.07億股,占解禁股份的29.67%。如此減持數額,遠不是市場難以承受之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此間也表示,國有控股是硬道理,大量減持的說法是炒作。
將“大小非”減持數據公開披露出來,部分減輕了對于解禁股的種種夸大傳聞。但是,有關“大小非”沖擊市場的說法沒有就此絕跡。對于“大小非”的種種議論,其理論基礎是“大小非”是不公平的發行制度的產物,即“大小非”股東都是以極低的成本獲得股票,現在既然給予其流通權,它們必然不顧一切的出逃獲利。為此,專家們提出了延長鎖定期、征收暴利稅、二次股改等等建議。
有關專家指出,“大小非”作為發起人股份,不可能與新購入股票的人保持同樣的持股成本。股改契約規范了“大小非”流通的時間和方式,應當得到尊重。至于“大小非”流通可能增大市場壓力,屬于市場管理問題,而不是“大小非”自身的問題。
不過,把“大小非”持股成本作為說辭很有煽動性,容易激發股民的響應。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中國人“吃大鍋飯”思想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種折射。“大小非”其實本無罪,是局部流通轉為全部流通的改革引發了市場供需失衡,“大小非”當上了替罪羊。
8月股市更悲情
盡管熱風頻傳,但是,機構投資者卻借機反向操作。前期被大幅炒高的奧運概念股率先下跌,并且是全線回調;大盤指標股也嚴重下挫。
8月8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開幕。中國人期待已久的奧運夢終于成真。許多投資者期待股市紅盤,一是應和奧運盛會的喜慶氣氛;二是大盤已經下跌接近10個月,而經濟基本面并未發生大逆轉,市場有反彈的動能。
管理層采取相關積極措施,傳遞積極信號:
在7月21日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胡錦濤提出,“引導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要加快完善資本市場體系”。這距離胡錦濤總書記在6月13日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提出“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不過39天。
7月28日至29日,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尚福林在會議上作長篇講話,強調“要堅持遠近結合,繼續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參見本報8月4日《六大環節力促股市“內在穩定”》)此前的7月18日,證監會恢復建立“每周新聞通氣會”制度。此次新聞通氣會上,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新股發行審核、基金是否“砸市”、“大小非”減持、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創業板擇機等問題發表看法。并且,這樣的“新聞通氣會”隨后在每周定期舉行;同時增加了不定期的新聞通氣會和發布會。《證券日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作為主要受邀媒體參加。
盡管熱風頻傳,但是,機構投資者卻借機反向操作。前期被大幅炒高的奧運概念股率先下跌,并且是全線回調;大盤指標股也嚴重下挫。8月8日(周五)當天,上證綜指下跌4.47%;8月11日(周一)上證綜指再度下跌5.21%。奧運會初期,大盤快速下跌,極大地打擊了普通投資者的信心。
對于連續下跌的股市,管理層不斷推出維穩措施。
與此同時,新華社在8月10日到21日的短短12天時間里,再次就證券市場發表4篇文章。中共中央直屬的理論刊物《求是》雜志(2008年第17期)也罕見地推出一組主題為《堅定信心,推進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的專家文章,對市場穩定和治理提出了對策。從《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以及《求是》雜志高度關注股市的動向來看,2008年下半年的中國股市問題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經濟問題了,而是越來越具有政治問題的性質。
中國股市重回發展大道
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新旅途上,我們應當堅定不移地堅持市場化方向,同時堅定不移地堅持依據市場情況進行決策。
從8月初到9月上旬,市場如同患上“負面解讀癥”。對于任何關于資本市場的政策舉措,都有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資深人士,從負面進行解讀。這些行為擾亂了市場視聽,投資者的信心不斷遭到打擊,經受著煎熬。
進入9月,美國金融風暴愈演愈烈,環球股市一片慘淡。美國、歐洲以及亞洲國家紛紛推出救市措施。如果說,國內專家和媒體在2008年3月爭論“何謂救市”、“該不該救市”還有市場的話,在2008年5月爭論“美國政府是救股市還是救經濟”還有聽眾的話,那么,到了9月初,前述爭論已經銷聲匿跡。
資本市場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主要場所和標志性體系,穩定與否、信心充足與否,不僅關乎市場本身,而且當然的關乎經濟全局。救股市與救經濟,是正相關的而不是相背離的。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央政府從6月份就著手調整具體政策,穩定國內經濟和資本市場。可以說,9月18日推出三大組合救市政策,是醞釀已久、慎重抉擇的結果。誠如溫家寶總理10月4日在廣西考察時所說,應對當前的世界金融市場危機,最重要的是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保持經濟穩定、保持金融穩定、保持資本市場穩定。
有關觀察家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認為,過去11個月中國股市暴跌,在一定意義上是“好事”,因為前期大調整預支了美國金融風暴的風險。
始自2008年的政策組合拳,是決策層緊密結合中國國情、穩妥駕馭國內外復雜形勢在資本市場的務實表現,它掀開了中國股市治理的新篇章。中國股市作為“新興加轉軌”的市場,需要政策的調整,并且,政策調整的空間還很大。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一名言已經在包括美國資本市場在內的主要市場得到應驗。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新旅途上,我們應當堅定不移地堅持市場化方向,同時堅定不移地堅持依據市場情況進行決策。這既是經驗,也是教訓。
“9·18”組合政策帶來了春天的消息,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股市又一個春天的到來! (記者 董少鵬 彭春來 閆立良)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