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藝術市場的升溫、天價作品的誕生凝聚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與此同時,能夠滿足大眾購買藝術品愿望的廉價藝術品也撩動了國人對藝術品的占有欲,“買得起的藝術”(Affordable Art)的概念也應運而生。而海外,買得起的藝術早已形成比較成熟的市場。
海外廉價藝術博覽會熱賣
早在1999年,以買得起的藝術為主要銷售對象的廉價藝術品博覽會(Affordable Art Fair)就在倫敦誕生。發展至今,倫敦的廉價藝術品博覽會已經擴大到有120家參展畫廊參展,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海外廉價藝術品一級市場的龐大。在這個廉價藝術品博覽會上,藝術品的價格都在3000英鎊之內,是普通人能夠接受的價格。買家能夠在博覽會上買到油畫、攝影、雕塑、版畫等等各種當代藝術種類。
除了早已聲名在外的倫敦廉價藝博會外,紐約、悉尼、墨爾本、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也都有大大小小的藝博會或者藝術節。在這些藝博會或藝術節上,參展主體以畫廊為主,以將于6月12日開幕的紐約“買得起藝術博覽會”(The Affordable Art Fair 2008)為例,這個博覽會將吸引來自美國、歐洲、亞洲、南美洲的70家畫廊參加,參展藝術作品形式涵蓋油畫、雕塑、攝影、video、版畫等等,所有作品的價格都在100-10000美金之間,是名副其實的買得起的藝術。
海外的廉價藝術品的交易量驚人,甚至比高價藝術品的交易量還要大的多。但是交易額卻令人汗顏,僅占整個藝術市場交易份額的5.2%左右。不過,在廉價藝術品博覽會上,除了滿足大眾對藝術品的占有欲,享受購買藝術品的樂趣外,也能發現當代藝術的價格洼地,以從低端的市場起步,獲得較好的收益。
國內買得起的藝術節開始起步
海外的買得起的藝術做得有聲有色,國內的買得起的藝術也日漸起色。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的“買得起的藝術節”讓“買得起的藝術”這個概念深入人心;一些畫廊也有意或者被迫開始經營價位比較低廉的藝術品;一些藝博會也專門推出了買得起的藝術項目;某些拍賣公司也瞄準中低價位的作品進行拍賣。當代藝術生態鏈上的各個環節也都開始涉足買得起的藝術。尤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富裕度的提高,住房面積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開始把購買藝術品作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有品位的象征。
調查顯示購買低價藝術品人數很多
本刊與和訊網就“買得起的藝術”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網絡投票調查。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購買藝術品的行列。參與投票的實際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占72.97%,10-100萬的占21.62%,100萬以上的占5.41%。在所有參與投票的人中,已經買過或者有計劃買藝術品的比例高達89.19%。這部分人群已經或者正要成為中國藝術品消費的主力軍。而他們對藝術品的心理價位也各有不同,64.86%的人希望藝術品的價格能在1萬以下,21.62%的人能接受1-5萬元的藝術品。能接受10萬元以上的僅占8.11%。
由此可見,5萬元以下的藝術品具有廣泛的消費人群。這些購買藝術品的人抱有投資目的的僅占25%,大部分還是抱有長期收藏、裝飾等目的,比例達63.33%。而迄今,目前還沒有出售過已買藝術品的竟占91.89%,與購買目的形成明顯的呼應。盡管有32.43%的人將來有出售的計劃(但現在還沒有出售過)。從調查中,還能看出大眾購買藝術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出于裝飾家居。其中有70.21%的人會把作品掛在客廳或者臥室。只有4.26%的人會把作品放在庫房封存起來。這其中自然也帶有炫耀的成分,83.78%的人會向來家做客的朋友介紹自己所買的藝術品就是例證。從調查中,還看出一個現象,就是大眾一般會拿出收入的10%購買藝術品,這一比例占到67.57%,占收入比30%以上的僅占8.11%。
除了網絡調查外,還對鄭州、成都兩個內地省會城市的具備藝術品消費能力的企業家做了問卷調查,其中有效的問卷30份。其中,年實際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占18%,在10-100萬的占64%,超過100萬的占28%。這批人具有更強的藝術品消費潛力。在所有參與投票的人中,已經買過或者有計劃買藝術品的比例高達90%。在這些企業家中,26.67%的人希望能買到1萬元以內的藝術品。能接受1-5萬價格的藝術品的占56.67%。能接受5-10萬的占23.33%。由此可見,這個藝術品消費群體對于10萬元之內的藝術品具有很強的消費潛力。這些企業主有30%的人希望能通過投資藝術品獲得回報,56.67%的人是希望長期收藏或者裝飾家居。從調查中,還發現66.67%的人是把藝術品掛在客廳或者臥室,沒有人會把作品放在庫房中封存起來。正好也是66.67%會向來客介紹藝術品。 從調查中發現,這些企業家中的81.58%可能會拿出收入的10%購買藝術品,11.11%會拿出10-20%的收入去購買藝術品。
網絡調查和實地調查的某些結果大同小異,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開始把購買藝術品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其中,當然也暗合了人所共有的炫耀展示的心理。也正如金融機構開設藝術品理財產品一樣,盡管藝術品理財是各個產品中最不賺錢的,但在各金融機構的產品趨同的形勢下,藝術品理財確實能體現出金融機構的特色和水準的項目。大眾炫耀展示的消費式奢侈品,如LV、香奈兒等等,在閑錢充足的情況下,人能共有。而對于需要一定審美趣味的藝術品而言,卻不僅僅和金錢相關。購買陳列藝術品更是品味的一種象征。藝術品市場也在經歷收藏、投資的發展階段后,作為藝術市場金字塔最底端的、支撐藝術市場持久健康發展的藝術品消費市場正在興起,藝術品開始跨入消費時代。(宋繼瑞)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