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家住南京江寧的武先生收到某銀行發給他的一條理財產品短信,通知他即將發行一款新的中短期理財產品,年收益3.5%左右,提醒他第二天早上7:00前到銀行購買,否則就買不到了。銀行對發出這則通知的理由是:“今年以來理財產品發行大幅減少,只要新出一款穩定型收益的理財產品,準保一搶而空,所以客戶要盡早。”而據銀率網統計,今年1月份,各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銳減,共發行各類理財產品199款,和去年12月份發行335款產品相比,降幅達40.6%。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減少與信貸資金充足、央行降息效應顯現有很大關系。
理財產品少一上柜即售罄
【數據】人民幣理財產品數量跌幅達51.6%。1月份共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136款,發行數量比12月的281款減少了145款,跌幅達51.6%。管理期限在6個月以下的短期產品仍是市場主流,占比76.9%,6個月至1年期的產品共27款,占比13.8%。
信貸資產及票據類產品的數量盡管有所下降,但仍是銀行主推的理財產品。信貸資產及票據類產品1月份共發行116款,占比58.3%;其他類產品共65款,占比32.7%。
【調查】:民生銀行南京分行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仍以掛鉤票據和信貸資產為主,這類理財產品一出來就被搶購一空。他們行最近發行的一款一年期信貸類理財產品,年收益率是4.11%,門檻5萬元,南京分行只分到500多萬元的額度,一分鐘就賣掉了,有的人一買就是上百萬元。“投資者主要是沖著收益率來的,比現在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2.25%高不少,投資的又是南京本地的信貸項目。”這位經理補充道。據了解,現在掛鉤短期票據類的理財產品也是上柜不久就賣光,一般這類產品期限都是1個月左右,有的只有十幾天,民生銀行兩款票據類產品年化收益率分別達到1.45%和1.55%,而工行一款36天的產品,年化收益率達1.9%。資金流動性強的市民比較對“胃口”。
深圳發展銀行南京分行財富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今年以來,銀行的理財產品發行不多,畢竟才年初,目前發行的理財產品仍以信托或信貸類產品為主。”
涉股類理財產品昨現“江湖”
【數據】:今年1月初期限在三個月的信貸資產類產品平均收益率已經降至約3.0%。其他期限的產品相對于同期定存約高出0.5%至1.5%。09年1月初期限在三個月的保本類的票據債券型產品平均收益率已經降至約2.5%。其他期限的產品相對于同期定存約高出0.5%至1%。QDII產品和打新股產品仍然沒有發行。
【調查】:“1月份以來不少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的頻率都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央行降息后,去年底定的很多理財產品掛鉤的投資項目都要重新進行成本估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進而也要跟著調整。”一家國有銀行江蘇省分行的理財中心副總向記者介紹道,去年底,銀監會叫停銀行信托擔保后,企業擔保和質押擔保的方式成為取代銀行擔保該類產品的主要擔保方式,這也使得銀行今年推理財產品比較謹慎。興業銀行南京分行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往年都略低,畢竟資本市場不好。央行降息后,債券市場收益率不高,也影響了銀行理財產品。昨天,該行推出了一款股權質押的“涉股類”理財產品,一年期,預期年收益率為4.3%。還有一款預期收益率逾5%的涉股類理財產品也將推出。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了興業銀行表示有涉股類理財產品推出外,其他銀行均表示目前暫無此類產品推出。
某國有銀行資深理財專家提醒,“信用風險是信貸類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投資人購買時要注意。而‘涉股類’理財產品風險相對也較大,以股權質押擔保為例,擔保企業信用是投資者首先需要關注的對象,投資者必須對擔保企業的行業、規模、性質、資質等有清楚的了解。”
信貸資金與央行降息影響發行
【數據】:1月份,A股與其他成熟市場相比,走出了一輪獨立行情。而居民的投資意愿從去年11月份開始隨著股市成交量的攀升而有所提高,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在今年初卻大幅下滑,1月份產品比去年12月份下降40.6%,同比下降33.9%。
【調查】:“近期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幅減少與信貸資金充足有很大關系。”南京某銀行理財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同樣一筆資金,銀行既可以把它做成理財產品賣出去,也可以作為貸款貸給企業,在去年銀行信貸資金比較緊張的時候,銀行都傾向于多發理財產品,因為理財產品不占用信貸額度,但自去年底以來,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央行取消了對商業銀行的信貸額度管理,銀行貸款不受限制,因此各行更愿意把資金用于放貸,這樣銀行的收益更高。這位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現在理財產品總的發行量減少了,但是,為了留住客戶,很多中小銀行還是不得不拼命發行理財產品,相反,有些大銀行則無所謂,反正自己的客戶多,不怕流失。
一位銀行資深CFP理財師分析說,央行從去年9月份至今的多次降息效應終于在今年1月份顯現,多次大幅降息使得理財產品的發行量驟減,主要原因為信貸資產類產品發行數量的減少,銀行在發行產品時的手續費收入受到擠壓,加上信貸大幅擴張以及假日因素、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理財產品發行數量與去年12月份相比幾近“腰斬”。
該人士提醒道,近期資本市場震蕩,外圍股市及商品市場依然低迷,次貸危機或許將在今年再次爆發,因此理財中最應當關注資產配置對于風險的控制。人民幣理財在資產配置中依然要穩扎穩打,選擇低風險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吳蕙蕙 陳春林 沈春寧)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