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匯添富基金公司專家做客北青財富課堂,提示投資者——
春節開市以來,A股和基金開戶數出現急增態勢,基金日開戶數已經升至七萬戶以上,基金“搶購風”刮遍大江南北。但在“扎堆兒”追捧基金的背后,不少百姓購買基金的誤區也顯現出來。如何認清基金理財的誤區?怎樣做一個明白的基民?上周六,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營銷管理部負責人錢慧做客北青財富課堂,為到場的近千名讀者理清基金理財誤區。
誤區一:買基金能快速致富
為什么要進行基金理財?錢慧告訴讀者,有一個著名的理財“72”定律能使大家感受到復利的“魔法”。假定所選理財品種的年均收益率為6%,那么資產翻番的時間為72/6=12年。如果收益率為8%,則資產翻番的時間為72/8=9年。如果選擇一年定期存款,稅后利息收益為1.8%,資產翻番則需要40年。如果是活期,則需要124年。
以2006年為例,那些一直持有股票基金的投資者成為該年最大的贏家。對此,錢慧給出了詳細數據:2006年全年,110只有全年投資記錄的股票基金中八成都實現了凈值翻番,投資回報率超過100%。有調查顯示,2006年獲利50%至100%的股民只有14%,而獲利超過100%的人僅占5%。
錢慧表示,盡管買基金從中長期來看能幫助投資者實現好的投資回報,但這并不意味基金沒有風險,更不意味著基金是一夜暴富的工具。“基金到底能賺多少錢”這樣的想法是投資者的一大投資誤區。投資基金是一種生活方式,盲目投資不僅難以取得好的回報,其中還蘊含著非常大的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品種是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之一。
“現在基金種類這么多,花樣這么全,該如何選擇一只合適的基金呢?那就得看一個國際通行的4P標準了。”錢慧表示,買基金前,首先應該看基金的投資理念(Philosophy)是不是卓有實效并能始終堅持,比如匯添富基金公司的投資理念,是以企業基本分析為立足點,挑選高質量的證券,做中長期投資布局,以獲得持續穩定增長的較高投資收益;其次要看團隊(People),這只基金的團隊是不是穩定,專業經驗是不是豐富;再次要看投資流程(Process),是不是嚴密、科學;最后要看績效(Performance),也就是要看基金過往業績如何,以及能否提供好的服務。
錢慧提醒投資者,購買基金之前,一定要看清以上四點,而不要盲目購買。
誤區二:高凈值的基金“買不起”
市場上“兩元基金”和“三元基金”的出現,使新發行或者低凈值的基金特別受寵。錢慧分析說,“投資者之所以偏愛價格便宜的基金是因為他們對高凈值的基金存在‘太貴買不起’、‘未來漲不動甚至很可能跌下來被套’、‘不如1元基金劃算’等錯誤理念。”
錢慧解釋說,基金的增長取決于其投資組合的增長潛力,同樣的投資組合,未來的回報率是一樣的。因此,凈值的高低并不能成為選擇基金的一個標準,而基金累計凈值增長率可以作為印證基金管理人的投資實力和選股能力的一個簡單而直觀的指標。
為了更好地說明基金未來增長率與當前凈值無關,錢慧舉例解釋:投資人A花3萬元買了3元基金1萬份額,投資人B花3萬元買了1元基金3萬份額,如果這兩只基金投資組合一樣,在同期內都為投資者帶來30%的收益,經計算后得知,A與B所獲得的投資本利總額都為3.9萬元。
她再次強調說,基金的現有凈值只是基金歷史業績的一種反映,并不代表基金的未來業績。當挑選一只基金產品時,購買的只是基金的即期凈值,而基金的遠期凈值變化是不可預測的,存在走高、走平或走低的可能性。因此,以當前基金凈值的高低,作為是否購買基金的依據也是有失偏頗的,并不是說凈值越低,投資的價值就越大。基金凈值的高低不應成為投資基金的門檻。
誤區三:短期頻繁“炒基金”
對一些投資者把基金當作股票進行短期過度頻繁炒作,并美其名曰“炒基金”,錢慧表示不理解。她說,“比照股票操作方式,頻繁買賣基金是投資基金的另一個誤區。”
錢慧表示,基金凈值雖然與股市密切相關,但股市“投機”的理念卻不適合買賣基金。股票像商品,其價格受市場供求的影響而波動;而基金是投資組合,其價格由其價值決定。沒有上市不在二級市場上交易的基金其凈值與市場供求沒有關系,也就是說買賣基金不具備投機性。
有一個“懶人理財法”是錢慧所推薦的———那就是定期定額投資。她說,“堅持定期定額買入的原則,能夠分散投資風險,以不變應萬變,克服追漲殺跌的心理弱點。有數據證明,在牛市時,定期定額的收益低于一次性投資的效果;在熊市時,定期定額的投資效果好于一次性投資;股市震蕩時,定期定額的收益略好于一次性投資。”(劉淼 蘇一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