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女碩士汪潭只要提到“理財”,不免露出一絲愁容。先不說眼下想買套90平方米的房子,單是想想2、3年后要個寶寶,并給他良好的教育,再加上為4位老人養老,就讓汪潭怎么也輕松不起來。特別是公婆的身體欠佳、家境也不甚寬裕,更使她沒了主意。
作為事業單位員工,汪潭與在房產公司工作的先生收入相當,都是2300-2400元。由于對“理財”的緊迫感,她還找了一份兼職,每月多收入400元。
看著充滿憂患意識的汪潭,理財專家說:“一切可以更輕松。”
財務分析
這是一個對未來生活缺乏經濟安全感的典型案例。汪潭感受到的壓力主要來源于買房、子女教育和父母養老。
不過,這對獨生子女夫妻的優勢也很明顯:年輕、收入較高并且穩定,而且工資還有每年上調的預期。對于他們來說,理財意識遠比危機感更實用,及早進行理財規劃非常必要。建議她采取“儲蓄加基金”的理財方式。
儲蓄是理財之本。現在,安全省心的儲蓄收益空間也在不斷擴大。儲蓄也有一定的章法。
首先,要精確測算資產負債情況,對建立收支流水賬進行跟蹤,從中發現哪些花費是必要的,哪些可以省下。然后,對每項開支做出預算,預算之外全部用于儲蓄。
其次,為孩子建立專門賬戶。可存入一定的資金,并用賬戶中的錢進行低風險投資,使之增值。這筆錢是孩子的教育專用款,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挪用。家中的閑置資金可以投資一些相對穩健且收益高的金融產品。建議選擇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比如貨幣市場基金等。汪潭可以把這部分錢用于4位老人的健康醫療備用金。另外,也可以選擇其他低風險型投資品種,如債券型基金、保本基金等。
必要的備用金準備妥當后,汪潭還可以嘗試高風險的理財方式,不過必須格外慎重考慮。
理財規劃
汪潭家庭主要的負擔是潛在的。隨著孩子出生,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隨即下降。因此,家庭理財規劃中應先做保障規劃,后做投資規劃。
保障規劃中,夫妻雙方都應該購買保險,保費支出可以占年總收入的10.63%,即每年約6000元。可以說,以這個家庭每月節余來看,還1840元是可以承受的。購房首付加上裝修費,一般要10多萬元。如果沒有這份積蓄,汪潭不如縮小購房面積或幾年后再考慮購房。
另外,中長期投資也可同時進行。不妨每月從節余中拿出1000元參加基金定投計劃,投資平衡型基金、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年平均回報率約為7%。由于這對夫妻很年輕,事業處于上升階段,收入增長快,還可隨時增加基金定投額。如收入還有節余,可以根據個人投資偏好投資其他產品。(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