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賣的基金是‘申萬巴黎新動力’。”早上8點半,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鼓樓外大街儲蓄所門口,值班經理劉景梅手里的一打《基金申請書》被排隊購買基金的人一搶而空。這是中國基民生活的一個側影。涌動的人群躁動的心9點,銀行開門了。拿到等候交易號的前4位客戶分別坐在柜臺窗口前,辦理著購買基金的手續。而他們后面的客戶不等叫號,直接站在了這些交易人的背后,臉上浮現出焦急、興奮的神情……10點30分,這家銀行的等候人數已經達到276人,這其中只有幾個人是取工資或進行其它業務的。
北京供電局48歲的職工王啟明說:“2005年底我買了中信證券公司的基金,2007年1月公布收益時,我賺了30萬元,這個基金是按80%的比例上漲的,今天,再來看看買哪家基金公司的合適。”
像這家儲蓄所門口的情景一樣,為了買到基金,北京許多銀行門口都排起了長隊。
上午11點鐘,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安德路儲蓄所購買基金的人已經從屋里排到外面……“‘申萬巴黎新動力’今天發行50個億,下午3點前務必來購買啊!要不,你留下手機號,這幾天有好的基金發放我隨時給你打電話……”該所值班經理告訴一位正在排隊的客戶。
證券基金從少人問津突然成了人見人愛。“你買基金了嗎?”這已經成了眼下老百姓最流行的一句問候語。
基金規模在平民理財渴望下壯大
從去年開始的股市繁榮成就了中國的基金市場。據統計,目前中國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1100億美元。
4月10日,某基金公司發行100個億人民幣的基金,但這家基金公司通過基金業務申請書統計,有900個億的購買量。這家基金公司的負責人說,老百姓對這種相對安全的投資形式表現出了少有的熱情和追捧。
為什么愿意做基民?王啟明師傅拿著剛剛購買的房子的房產證說:“我用買基金賺的錢買了套房子,做基民是普通百姓賺錢的好途徑,心里特踏實!”
一位從事保險投資的趙女士是一位老基民了。她說:“雖然我是做保險投資的,但我還是主張買基金,因為它是適合咱們普通百姓的投資品種,基金公司在每個人購買基金的費用中扣除1.5%的管理費,其它就是由基金管理公司用我們的錢去通過購買股票掙錢了,一旦有風險,本錢還是可以贖回的。”
她結合自己買基金的體會概括了人們爭做基民的理由。
首先,為了讓養老金增值;其次,是家庭理財的好途徑。
針對家庭理財的好途徑,趙女士說,第一,基金是機構專業理財高手操盤的,他們的贏利能力要遠大于我們個人散戶的贏利能力;第二,基金的投資品種是股票組合,而且是各行業股票龍頭的組合;第三,基金投資時因為是大額資金運作,它們在市場中要比我們小散戶占有很多優勢,例如手續費用低,消息更靈通,申購新股更容易中簽。第四,買基金存取方便,而最為重要的是購買基金對普通投資者沒什么專業要求,只要你有錢買得起就行。
據基金市場人士介紹,我國投資基金的發展有10年的歷史,1997年10月《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標志著中國證券投資基金進入規范發展階段。截至1997年10月,全國共有投資基金72只,募集資金66億元。
目前,正是基金10年難求的黃金發展階段,2006年,新發基金竟然高達4000億元。據了解,目前中國有10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隨著基金的增多,懷著理財渴望的中國基民數量在壯大。基民有三怕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基民在火熱購買基金的同時也有許多擔心,概括起來有三怕:
一怕賺錢少。“最近投入了自己身邊可動用的錢來買基金,發現自己提心吊膽了幾個月,收入并不像傳說中的那么好。”擔心少賺錢,這是外企公司白領馬秋平最怕的事。
二怕股市暴漲暴跌。“面對這樣的火爆行情,最怕股市下跌;暴漲必然意味著暴跌。”趙女士很有專業水準地告訴記者,“基金的漲幅關鍵在股市,目前A股市值占GDP的比重已從2005年的不足18%猛增到2006年底的44.5%,股市的恢復性發展正逐漸體現其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作用。但依當前的行情來看,暴漲過快,必然帶來暴跌。股市一跌,損失的是購買基金的人,而不是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是賺管理費的錢,基金公司在每個人購買基金的費用中有1.5%的管理費,而不是掙利潤的錢。”
三是怕基金經理人操作水平差。“如果基金經理人拿著基民的錢選不好買哪支股票可就慘了!”許多基民這樣議論。如何讓基民的愿望不落空?證券投資專家指出,目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三大優勢可以讓基民的愿望不落空。
專家指出,首先,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監管力量在加強,為基金業的運作創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并推動基金業的迅速發展。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門起草中的《投資基金法》一旦正式頒布施行,也將成為中國基金業發展的核心法律依據。
其次,基金規模日益擴大,對市場的影響也日益重要,逐漸成為證券市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再有,目前,基金管理公司正在開展廣泛的對外合作,學習先進的管理與技術經驗,推動基金產品與運營的創新,為中國加入國際金融市場競爭奠定了基礎。(記者: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