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富人正變得越來越富;我們知道富人的數量正在增多;我們還知道,基金管理行業和銀行業正向“財富管理”這一新領域投入巨大資源。從經濟數據以及對財富管理行業最粗率的理解來看,這一切都非常清楚。《福布斯》光彩易讀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也令上述說法毋庸置疑。但目前我們還不那么清楚的是,富人的投資方式與其他人究竟有什么不同。
近幾年來,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本這兩個行業一直推動著市場,但普通散戶無法直接利用它們。它們屬于富人,也是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活動的中心。富有投資者還可以運用多種策略,例如賣空或大量使用衍生品,而監管機構禁止多數散戶投資者采取這些策略。不過,富人真的需要這些嗎?至少從理論上而言,一位“財富”經理應能不去理會標準基金管理層有關貝塔和阿爾法(它們分別是與市場相關和不相關的回報)的所有擔心,也應避免根據市場平均回報設定基準的做法。
貴在守富
《福布斯》排行榜顯示,全球最富有的5位富豪分別是:一位美國軟件企業家(比爾·蓋茨)、一位成功的美國投資管理者(沃倫·巴菲特)、壟斷全國電話市場的墨西哥投資者(卡洛斯·斯利姆)、宜家的瑞典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和整合全球鋼鐵行業的印度企業家(拉克希米·米塔爾)。但他們都愿意為進一步擴大財富而承擔公眾不可及的更大風險嗎?
擁有巨額財富的一個優勢在于,你不再需要取得巨大、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來讓自己變得富有。你惟一的擔心應該是,首先,避免作出讓你損失財富的蠢事,第二,回報超過通脹水平。這進而表明,最明智的策略是目前所說的“絕對回報”投資,現金是需要超越的基準,而關鍵是永遠不要虧損。
換言之,盡管非常富有的人群能夠承擔得起比他人更大的風險,但對他們而言,保守一些可能更為合理。他們可以承擔更多風險,但他們沒必要這樣做。那些沒有存夠養老金的人,才可能會理性地開始承擔巨大投資風險。
更為保守
最近幾項調查表明,富人確實如此行事。他們似乎比公眾投資者更為保守(而非激進)。因此,在全球市場最近的大幅下挫中,他們的表現可能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好。
Tiger 21本月早些時候發表了一篇對其會員的調查。該公司總部位于紐約,擁有115名會員,這些會員都是“自己創業的富人”,擁有超過70億美元的可投資資產。調查發現,這些會員們的股票投資比例從2005年的37%降至今年的30%。衍生品投資比例的確增加了一倍,從4.5%升至9.5%,但基數較低。他們平均現金持有比例為9%。同時從他們選擇的衍生品來看,似乎更多旨在規避風險。
他們持有現金的比例遠遠高于基金經理通常向長線投資者建議的水平。但Tiger 21的創始者邁克爾·松內費爾特稱,這是“當前許多美國富人為求心安而付出的代價”。他們還通過直接持有或合伙的方式,大量投資于房地產。這再次證明了他們保守的投資特點,對于那些當初通常不得不承受巨大風險以積攢財富的人來說,這一點尤為明顯。
同樣,市場研究組織Spectrem對可投資資產凈值至少在500萬美元以上的美國投資者進行調查,發現他們中43%的人希望自己大部分投資能夠提供有保證的回報率。
更擅長解讀市場
該結果表明了自2003年以來出現的一種變化,當時希望尋求有保證回報率的投資者比例僅為29%。回過頭看,這段時間是在股市中大舉低價買進的大好時機,這或許表明,富人只是在判斷市場方面做得更好,而不是從本質上回避風險。
最富有人群在面對對沖基金的吸引時,似乎特別冷靜。Spectrem稱,這些美國富人幾乎清一色地表示,其風險容忍度為“中等或保守”。
當然,這些都不能一概而論。許多企業家是通過將一家企業經營得非常好而致富的,而后希望確保自己能保住創造的財富。勿庸置疑,一些人希望獲得巨額回報,因此他們不介意承受風險。但富人回避風險是有道理的,甚至連那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也不例外。
從長期角度看,要想守住巨額財富非常困難。如果不能將其多樣化,抑或未能防范通脹風險,都可能導致家族財富的規模縮水。看看現在的《福布斯》的排行榜吧,注意如今位于前列的那些企業家發生什么變化。“舊財富”還在那里,但已經減少,并且在不斷縮水。在這里,已經找不到19世紀那些著名的“斂財大亨”的名字。而只要這些家族的財富跟得上通脹的步伐,他們的名字本來應該會留在這里。(FT專稿作者 約翰·奧瑟茲 John Au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