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哪一天開始,保險也被納入了“變現炒股”的渠道中去,于是,就連兼備投資與保障的分紅、萬能險也遭遇了投保人前所未有的冷眼。火爆的股市行情正吸引著不少投保人紛紛變現保單炒股,保險市場與股票市場開始上演著一出“冰火兩重天”的大戲。
在“配角”保險的襯托下,“主角”股票風光無限。“買保險不如買基金,買基金不如買股票”的說法,成了“老股民”送給剛下“股海”者的炒股心得。于是乎,大筆退保現金被分流至證券市場,來自地方保險監管部門的數據顯示,在火熱的股市行情下,保險產品魅力漸失。
不僅僅是統計數據顯示股票市場分流了保險資金,不少投保人心里也有這樣的想法:“與其把保費交給保險公司來投資,不如自己直接去投資,爭取收益最大化。”
其實,這種片面將保險與股票相對比,是市民對兩者功能認識的混淆。
或許單純從投資的觀點來看,此時股票的收益可能要遠遠高于某些投資理財保險產品的收益,同樣一萬元的本金,前者或能“以一得五”,后者“以一得二”就不錯了。
但若從保障方面來分析,對于一個家庭而言,在發生危機之時,投資到股票市場上的那筆資金只能“以一當一”,若遇證券市場“變臉”甚至連“一”都當不上;而投資到保險上的本金卻能“以一當十”、而傳統意外保障保險還能起到“以一當百”、“以一當千”的作用。而這樣的作用,卻通常被沉迷于股市的市民所忽視。
因此,通過變現保單來炒股,這種理財觀念也是很不科學和不可取的。我們一直強調,任何與投資有關的行動都是存在風險的。對于個人甚至家庭來說,其對安全的需求要遠遠大于投資,在滿足了自身及家庭的基本保障需求之后,才可以再去考慮各種投資方式,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需求來做明智的選擇。從全面、健康的理財觀念來看,消費者還是需要做好個人長期的風險規劃,只有在個人生存的保障足夠全面、完善的時候,才能更從容地面對投資博弈中的得失。
不妨將你的投資看作是一場足球比賽,出鏡率最高的或許是前鋒“股票”、中衛“基金”,但一到危機時刻,全場最受關注、最起作用的要屬守門員———“保險”了。資深理財師認為,正確、科學的理財方式,是將自己的資產進行合理配置,分散風險,兼顧收益與保障。就好比一場完整精彩的球賽,前鋒、中衛固然重要,但缺少了守門員,又何來完整、精彩可言。(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