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那天,中國股市經歷了一次大波折,從4000多點跌至3900余點。但38歲的居家太太張麗(化名)硬是不為所動,追加投入股市兩萬元。“這正是抄底的好機會。”她是這樣理解的。她住在上海浦東新區的一個高檔樓盤,5個月前剛剛在一家證券營業部開戶。
就在當天,她的父親張立強作出了相反的選擇,他把一只股價已經漲了一倍的股票賣出,減倉過半。
在隨后的幾天內,股市依然向上。張麗在5月15日的損失很快得以彌補。即使在上周五中國人民銀行罕有地同時上提銀行準備金率和利率之后,股市也沒有停止上漲。
“這讓我有些看不懂。”72歲的張立強疑惑地說。
像張麗這樣的新股民正以其父輩無法理解的方式大批涌入股市。據中國證券結算登記有限公司的數字顯示,截至今年5月21日,滬深兩市賬戶總數已達到9839.32萬戶。
有人評價這批新股民是一群“幸運的盲目者”。和經歷過幾年套牢的老股民相比,他們沒有經歷過股市風險,甚至不熟悉股市的基本知識,但又總是信心滿滿,同時對技術性分析不屑一顧。
張麗就是這樣的一個新股民。她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過電話、手機短信息、網絡聊天的方式從朋友圈子中獲得股市的各種小道消息,然后再作出投資決策。她說:“我看不懂也不想看那些數據,你要相信自己的朋友。他們比技術分析更可靠。”
但是在半年前,張麗還仍然認為股市是老人們打發時間的地方。當初她鼓勵父親進入股市,目的是為了讓他退休后不至于太寂寞。
在過去幾年,張麗一直把精力放在上海的樓市上。在2004年上海樓市最熱的時候,她擁有4套房子。一年后,她將其中的兩套房子在房價最高點出了手。
整個2006年,她并不為熱鬧的股市所動,但到了去年底,她發現周圍的人基本都成為股民,大家的興趣已經從談論樓市轉向股市。于是在今年春天,她排了兩個小時的隊,將第一筆2萬元的資金投入股市。她那時甚至還不知道PE(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在她剛進入股市的那段時間內,父親張立強每天中午都很興奮地打電話指點她。“不要去買那些業績不好的股票。”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女兒。但張麗卻不理會父親那一套。“業績不再是主要的,要看有沒有好的消息面。”她的一個朋友告訴她應該買入前天漲停的股票,因為第二天這些股票大都會繼續上漲。張麗發現這個辦法屢試不爽。
看到女兒反其道而行之,張立強憂心忡忡。“你這樣會被套住的。”他告誡女兒,他自己則堅持選擇適合做長線的股票,同時還訂閱了5份財經類報紙,喜歡基于數據的分析。他一般去附近的證券交易所大廳打發一天的時間,拒絕使用網絡交易。
而張麗認為父親的這種做法是沒有與時俱進。她用業績來說話——父親在10年時間內,在股市投資了10萬元,只獲得了10萬元的收益,而她自己在開戶兩個月的時間內,兩萬元的投資帶來80%的收益率。“事實證明,老一套不合時宜。”她說。
她的方法是盡量擴大消息面的圈子,在她的網絡聊天軟件上,有10個聊天群,主題都是關于股票的。她把這些消息收集過來,然后再加以甄別。甄別的主要指標就是某個信息被重復的次數。次數越多,真實性就越大。幾個月后,她發現這個辦法失手率很低。
但也有尷尬的時候。她的一位名為阿飛的網友在談論起一個報社編輯時充滿崇敬,認為這位編輯是擁有第一手消息最多的人。他說的這位編輯恰恰就是張麗的一位朋友。幾天前,這位編輯還對張麗夸獎了阿飛,稱贊他是他見過的消息最快的股民。
張麗仍然信心滿滿。本周二,她又將5萬元扔進股市。到底什么時候該撤呢?一個朋友告訴她:“等你父親那一輩老股民也瘋狂起來了,我們就得撤了。”(黃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