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上銀行理財產品基本分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可細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打新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QDII以及股權類信托類理財產品。
保本型理財產品:一般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產品。“其亮點是保障本金的安全的前提下,有著高于同期銀行存款的預期收益,”建行山東濟寧分行高端客戶服務中心首席理財經理張汝潔表示,“同時它的期限選擇靈活,從三個月到十年不等,適合風險厭惡型客戶,定位于以養老金為理財目標的客戶比較適合。”
目前各家銀行的固定收益類一年期的理財產品的收益都在4%以上,但加息通道下存在著銀行利率高于產品收益的情況,因此投資者應選擇短期限的產品。
“打新股”理財產品:一般是不承諾保本的。張汝潔說:“這類理財產品相對于固定收益類的產品風險是高的,但是還是屬于中等風險的產品,由于購買的門檻比較低,適合中等收入家庭,風險承受力中低等的客戶,一般用于以教育金和養老金為理財目的的客戶。”
結構性理財產品:大都是外匯理財產品,張汝潔介紹,目前外匯理財產品大都是和一些基礎資產掛鉤的投資方式,是將金融衍生產品等工具與傳統金融產品相結合組成的具有一定風險特征的個人外匯投資理財產品,包括具有遠期、期貨、掉期(調期、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征的結構化產品。這種理財產品設計方式復雜,收益率較高,所以這類產品主要適合公司及中高端零售客戶。
QDII產品:張汝潔表示,人民幣升值使投資者可能面臨本金和收益的匯兌損失,有的QDII產品在設計時雖然進行了人民幣匯率風險的避險安排,但同時也相應降低了收益率。目前各家銀行的QDII產品的收益率一般都在1%-3%之間,一些外資銀行的QDII的產品收益高能夠達到6%,仍然遠遠低于在中國市場的投資。
股權類信托類理財產品:風險比較高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同時和風險相匹配的就是高的收益率。銀行是專門為一些高收入、風險承受力高的一些高端客戶設計的。一般入門額度比較高,例如:建行的財富三號理財產品,起始金額是50萬,投資期限是5年。張汝潔提醒客戶,“此類產品期限長,流動性差,在選擇此類產品時,一定要用閑散資金。”(崔君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