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期貨公司針對黃金期貨的投資者教育和市場推廣活動大規模展開,據本報記者統計,截至10月25日,有21家公司已經或計劃舉辦類似活動。記者通過參與發現,大多數有意涉足黃金期貨的投資者普遍存在兩大認識誤區,他們簡單地認為,黃金期貨交易門檻很低,且可以進行無風險保值。專家指出,這兩種錯誤的認識是非常危險的,需要及時加以糾正。
“入市門檻”誤區
“黃金期貨入市門檻很低,根據上期所公布的黃金期貨合約征求意見稿,黃金期貨交易單位為每手300克,最低交易保證金7%。以現貨價格180元/克計算,黃金期貨合約的價值為54000元,交易最低保證金為51000*7%=3780元/手”,一家期貨公司市場人士在進行推介黃金期貨時這樣表述。
“上述表述明顯存在一些誤區”,上海中期研發部總經理蔡洛益直言。乍一看,不到4000元一手的黃金期貨,參與門檻不算很高。蔡洛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通常情況下,期貨公司往往會在7%的基礎上再適當收取保證金,若期貨公司收取12%的保證金,則一手的“門檻”開始提高至6480元。“但6480元已經是滿倉操作!即便是很善于控制風險的投資者,一般也是三分之一的倉位”,蔡洛益解釋說,“這樣算來,安全持倉一手的門檻達到了6480元*3=19440元/手,這在商品期貨中不算低門檻了,況且,目前公布的合約尚在征求意見中,并非最終版本”。
與買賣現貨黃金不同,期貨保證金交易的特點,決定了其風險也容易放大,尤其是當價格朝著持倉不利的方向發展時,投資者通常會被要求追加保證金。業內人士指出,由于期貨公司在市場推廣中往往以吸引客戶作為主要目的,向客戶介紹品種時往往忽視風險教育,這需要投資者引起足夠重視。
“理財工具”誤區
作為公認的硬通貨,黃金很容易吸引那些以抵御通脹為目的的資金青睞。但專家指出,在用來對沖通脹風險時,黃金期貨通常被國際上一些對沖基金,以及善于操作期貨的專業人士所用。而那些不熟悉期貨交易的投資者,通常是直接在現貨市場買入實物進行保值。如果他們交易黃金期貨,可能因不懂期貨交易規則而面臨風險。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黃金期貨并非暴富手段。
“從商品期貨的本質看,期貨品種的誕生主要服務于企業,服務于國民經濟。因此,現實中,黃金期貨更多地來自于黃金生產、加工和貿易企業的保值需求”,長期進行黃金現貨投資、大唐金融集團上海首席代表洪海介紹說,“比如,富礦公司預計五天后能夠生產出黃金100公斤,但其生產的是在場外交易的非標金,目前價格為105元/克,為鎖定五天后的黃金售價,該公司通過期貨市場以110元/克賣出保值。如果五天后非標金價格下跌至95元/克,富礦公司可在期貨市場平倉盈利,從而為企業保住利潤”。
洪海指出,投資者買賣黃金現貨可以達到保值目的,但買賣黃金期貨未必。“如解放前的一根金條可以買一套高檔西服,放到現在也能買一套高檔西服,這是保值,”他解釋說,“但期貨交易每個月都會有到期合約,如果長期投資者在買入黃金期貨之后恰逢下跌,就會面臨追加保證金,到期強平等風險”。此外,由于黃金的特殊性,個人買賣期貨合約到期并不能進行實物交割,這與買賣黃金現貨有很大的區別,也需投資者注意。(李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