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牛市賺錢效應不斷擴散的情況下,銀行的儲蓄存款也在不停地往股市里“搬家”。但對于缺乏投資經驗的多數投資者而言,要想在股市賺到錢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股市中的資金,一分鐘沒有落袋就永遠不屬于你”,此次記者卻碰到了一位不斷往股市外“搬錢”,自稱“搬運工”的股民——孫慶國。
之所以自稱“搬運工”是因為“我從來不會把所有的資金都放在股市里,而只是留一部分固定資金用來炒股,直到資金出現一定數量的結余,我就直接套現,把錢搬出股市。”就是這個習慣讓老孫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股市震蕩。
第一桶金
上世紀80年代末,老孫還是深圳一家工廠的員工,在深圳工作了幾年之后有了一點積蓄。1991年,深交所成立,老孫聽說炒股可以賺錢,就揣著僅有的幾萬元沖進了股市。
深交所成立之初,可以買賣的股票只有深發展、深寶安、深安達等幾只,老孫買入了深寶安。幾個月之后,深寶安股價一路攀升,居然漲到了16元,老孫的本金也隨之上升到了6位數。
“初入股市的時候,我真的很順,不管買什么都賺錢。”說起那段往事老孫很開心。1992年,深寶安的股價達到了30多元,老孫賬戶里的錢也水漲船高,由十幾萬元變成了上百萬元。
從運氣到技術
“1992年底,單位在上海設立了分公司,把我安排到了上海的工廠工作。可到了上海之后,一切都不一樣了。”老孫說。
到了上海,老孫自然不會放過在滬市大展拳腳的機會。可是,此次炒股卻沒有了深市那樣的運氣,買一只虧一只,一年左右的時間,百萬資金已經虧得只剩三成。
老孫心慌了,他開始思考自己炒股以來的得失。“經過一段時間的反省,我發現自己太依賴運氣,而對股票基本知識與技術指標缺乏了解。”從那以后,老孫開始潛心學習股票知識。
經過幾年的研究,老孫從自身失敗的教訓以及別人成功的經驗中獲得了很多難得的知識,從大勢研判、個股技術分析、實盤操作等方面做好了充分準備。
恰逢1997年股市再次出現機會,老孫瞄準機會相繼買入了四川長虹、飛樂音響等牛股。此后又在網絡泡沫時大浪淘沙。2005年底至今的大牛市行情中,老孫轉戰各熱點板塊,每次都成功地抄到底部。在短短的幾年內,又重新賺回了虧掉的錢。
落袋為安
經歷過財富的大起大落,老孫炒股從心態到技術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熊市那幾年,我通過頻繁地交易試圖保證自己資金不縮水,但我發現這樣很費力,到后來我干脆將部分股票套現,落袋為安,只留一部分資金做炒股之用。”老孫說,這樣不僅能保證自己資金的安全,還能戒貪。
“有很多股民有錢都去買股票,以為股市里面到處都是金子,事實遠不是這樣。”老孫告誡股友們,股市里再多的錢也不是自己的,只有放進口袋的才是自己的。(記者 宋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