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股市屢創新低,基金凈值也跟著大幅跳水,這讓不少投資者郁悶難當,紛紛把目光轉向了最近比較紅火的期貨市場。今年以來,無論是期民開戶數還是保證金存量都在穩步增長。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炒股和炒期貨完全不同,投資者若操作不當,會面臨比炒股大得多的風險。
股市低迷 股民轉期民
今年一月上旬,由于黃金期貨的面世,期貨公司迎來了一個開戶小高潮。目前期貨公司每天的開戶數也非常穩定。“我們有時周末會組織一些關于期貨知識普及的講座,每次活動結束后都能有60%—70%的投資者當場開戶,這在以前是很少見的。”冠通期貨拓展部經理王玲玲告訴記者。首創期貨的朱瓊暾則向記者表示:“最近我接觸到來開戶的客戶不少都是股民。期貨交易有做空機制,再加上是T+0,而且交易費率也比股票市場低,這些吸引了他們在股市低迷的時候轉向了期貨市場。”
保證金存量同比增一倍
用剛轉型不久的股民許先生的話說,最近的期貨市場和股市比起來還是很有“賺頭”的。近日的期貨市場表現強勁,除了豆類期貨之外,玉米、白糖、棉花等農產品期貨的走勢也較強。因此投資者的熱情也比較高。王玲玲介紹說,現在公司總部一周的保證金存量凈增長就超過400萬,而在去年“5·30”之前,公司一個月的保證金存量凈增長都遠沒有這么多。記者從證監會獲悉,截至上周,國內期貨市場保證金存量已經突破了530億元,相對于去年增長近一倍;客戶數量也超過了47萬。
期貨公司勸退“盲目”客戶
和股民、基民開戶不同,想真正成為期民還得過了期貨公司這一關。“并不是所有來我們這開戶的投資者我們都接納。”王玲玲告訴記者,“因為期貨交易相對來說風險更大,因此對于年齡較大的投資者我們都會勸他們選擇基金等投資方式。”王玲玲說年長的投資者并不適合做期貨,因為他們在風險承受能力、看盤感覺、反應速度上都有一些局限,因此本著對客戶負責的原則,這類投資者都被工作人員“勸退了”。
在日前證監會召開的“期貨投資者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業內專家也表示從一年多來參加過投資者教育的人員結構看,中小散戶多,大戶機構少,而且投資者風險意識淡漠。為此,業內專家提醒從股民轉向期民的投資者,不要抱著“一夜暴富”的想法踏進期貨市場,也不要把炒股的經驗用在炒期貨上,“那樣可能血本無歸!”。(記者 邵澤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