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股市持續低迷,導致基金銷售成績一落千丈。為了能夠完成既定目標,自購再次成為多數基金公司的“殺手锏”。
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10月中旬的大跌以來,基金公司投資自家開放式基金所動用的固有資產已接近16億元。根據天相數據統計,就在最近幾個月內,基金公司就動用固有資金申購自家新發基金已達4.13億元,自購對象多數為自家的債券型基金。
資料顯示,從去年10月15日以來,基金公司自購基金規模過億只發生了4次,其中申購對象都是自家的債券型基金。去年10月中旬,博時基金以不超過1.8億元申購博時穩定價值基金;今年1月8日,招商基金動用1.5億元申購旗下招商安本增利基金。另外兩次是華夏、南方基金認購旗下新基金。此外,去年11月份,華夏和工銀瑞信都動用了8000萬元的固有資產,分別認購了華夏債券(C類)和工銀瑞信增強收益(A類)。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基金公司的自購行為是為了完成銷售任務,而申購本公司的債券型基金主要是因為該類基金較為穩健,即便是在短時間內贖回也不會帶來多大的損失。
但是,也有基金經理認為,此時對債券型基金來說是個發展的機會。
“現在這個時機對債券型基金的運作還是不錯的。”建信穩定增利債券型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汪沛認為,因為至少從目前來講,短期利率的絕對水平還是比較高的。中國一年期到三年期的利率水平在全球的貨幣體系里處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因此,這就給債券型基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運作空間,而且要承擔的利率系統風險也不是很大。另一方面,未來通脹預期如果上升的話,對長期債券就會有一些影響。如果通脹預期在未來能夠得到穩定或者下降,會給長期債提供一個較強的支撐。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