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教室
“市民拿來的名家書畫十有九件是贗品。”剛剛落幕的首屆重慶理財節現場鑒寶活動中,市民兩天時間內提供給專家鑒定的800余件“寶貝”,真品不足百件。贗品橫行,令人震驚,普通市民買假受損,令人嘆息。為提高普通市民的鑒別能力,推動收藏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本報將專門開設“淘寶教室”專欄,特邀收藏專家坐鎮把脈,免費服務市民。你對手中“寶貝”的價值和真偽若心中無底,可通過電話60655801或郵箱cqsbzcj@163.com與商報聯系。
首屆重慶理財節解放碑現場免費鑒寶會剛落幕不久,書畫贗品事件仍余波不斷:昨天,重慶市收藏協會常務副會長、書畫鑒定家唐肇新向記者透露,會后,他應一房地產老板之邀,去其所住的龍湖一別墅小區,該老板向其展示了五十多件收購來的“精品”書畫,包括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眾多大家。
“如果全是真的,市場價值超過一千萬元。”經過一整天的緊張鑒定后,唐肇新搖了搖頭,重慶三峽博物館都沒有這么全的精品,可以開一當代美術館了,可惜全是高仿的贗品,以天津貨為主,房地產老板交了200多萬元的“學費”。
相比地攤上《清明上河圖》、《五牛圖》等拙劣的染色印刷品卷軸,唐肇新稱,房地產老板收藏的字畫,并非一無是處,屬于高檔的贗品,可做打假教程。
該老板的一幅款為徐悲鴻的《嘶鳴圖》,初看確有大家之氣,技法也相似,紙張、印泥、墨色也對,穿的也是民國衣服(裝裱)。但仔細研究后,發現該畫仿自徐悲鴻紀念館藏真跡《哀鳴》,不過,將真跡馬頭的朝向由左改右,真跡尺幅(60×35cm),為徐悲鴻1942年繪于重慶。
原來,該贗品利用民國時期的裝裱材料和手法,其繪畫手法是,先是在舊紙勾勒的線,然后上色,造成有層次的感覺,而且作偽者也是畫業中人,也對徐悲鴻的技法頗有領會,但只是達到形似,未達到神似的效果,如果不是用放大鏡觀察,并仔細對照徐悲鴻著錄的畫作揣摩,很難辨別出來。
唐肇新指出,民國原來的裝裱每件也要管500元,而當時紙張、印泥、墨,在重慶中興路、泰古古玩城仍然有售,算起來這畫造假的材料成本上千,還有人工成本,屬于掛得出的“名家”作品,按照贗品,市場價也應該是數千元。
贗品探源
重慶名家贗品多來自成都
“目前市場上,標明大家的100張書畫,90張以上都是贗品。”昨天,重慶收藏協會副秘書長范涌泉介紹,書畫作偽始自兩晉,收藏與作偽始終是相伴相生、形影不離的,唐代,復制與臨摹成為一種時尚,時人臨王羲之等作品如今也成了珍品,宋元時書畫造假漸多,至明清兩代則作偽復古成風,民國時期書畫造假更是盛極一時。解放后,書畫作偽曾一時銷聲匿跡。近十余年,隨著國內收藏熱的興起又再度卷土重來,書畫贗品偽作層出不窮,充斥市場,堪稱前無古人。
相對而言,現當代名家造假成本要低一些。唐肇新指出,從全國來看,高仿熱點是齊白石、張大千、豐子愷、郭沫若等大名頭,重慶主要是蘇葆楨、馮建吳、晏濟元、李華生等,造假群體多來自四川成都,而陳子莊贗品,成都人仿作更高明,害得一般買家對陳子莊作品不敢輕易下叉。
“假貨充斥,重慶名家深受其害。”范涌泉表示,比如,重慶老畫家周北溪的書畫一直畫價上不去,幾年前每平尺達到千元,如今還是這個價,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贗品較多。
《清明上河圖》還在地攤蒙人
首屆重慶理財節鑒寶現場,市民拿來的名家書畫十有九件是贗品
“市民拿來的名家書畫十有九件是贗品。”首屆重慶理財節現場鑒寶現場,書畫鑒定專家唐肇新、張文明告訴記者。
一位收藏者還沒把畫卷展開,唐肇新便苦笑了起來,“看裝裱,一看就是用的確良做的!”據記者統計,現場鑒定出15幅用“的確良”制作的假畫,有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韓晃《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還有“揚州八怪”金農、近代吳昌碩等歷代書畫“大家”作品。
來自巴南區的馮先生得知花了八百元“撿漏”來的《清明上河圖》是贗品,染色處理的河南印刷品,只管二三十元,原畫在故宮博物院,為一級國寶,馮先生感嘆:“以為好歹是幅古畫,看來便宜硬是無好貨。”
針對市場上較多的宣紙印刷書畫仿品,唐肇新指出了石印、水印與真跡的區別,石印的字畫,由于是平版印刷,沒有真跡具有的墨汁、印泥的浸潤,仔細看,就容易看出。水印則是高明的印刷仿品,由于用了多個木板套印,再加上添筆,墨色幾乎與真跡一致,鑒別可以從墨色的飛白之處觀察,真跡有墨痕的浸潤,水印沒有。
“好的水印仿品價值也不菲。”現場,黃先生拿出榮寶齋木版水印吳冠中落款的《江南》,因數量只印200幅,目前市價要2萬元。
專家支招
入門練眼起點要高
唐肇新表示,書畫投資初入門的人,眼光要高。不宜到那些畫廊或者地攤市場取經,而應到國家辦的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等權威場所,學習觀摩名家院作,這是練眼的必經階段。
他做了個比喻,就像初裝電腦一樣,第一次應放入正常的程序,否則,將來操作起來,就容易亂套,良莠不分。書畫投資需要斷代和門類,入門者要根據興趣來決定。
下叉時候,要先從小名家小尺幅的書畫投入資金,摸著石頭過河,多向行家請教,眼睛練好,找到感覺,再進行大名家大尺幅的投資,不要太自信,也要請專家把關。對于“撿漏”,屬于可遇不可求,不要心存僥幸心理,提防藝術品市場欺詐。
收藏打假
書畫造假七宗罪
罪行一原樣克隆即以真跡為本照搬照抄,克隆或者復制。此類作偽市場中最為常見,數量也最多。印刷品最為常見,投資者需要注意高仿的水印作品,以及部分克隆的上色的高仿贗品。
罪行二改頭換位由于買家日漸成熟,克隆品已顯得過于幼稚,易露馬腳,所以作偽者便改用此招,欺世騙財。上述重慶房地產老板買的徐悲鴻《嘶鳴圖》即屬于此例。
罪行三移花接木對原作變戲法大搬家,將一件作品人、走獸或景物移走,而改換、嫁接成其他內容,“新作”便出籠了。由于作偽者對某一家東西經常模仿,極為熟悉,故制作起來相當容易,有些作品甚至天衣無縫,一般人很難察覺。
罪行四東拼西湊即將不同作品拼湊在一起,形成所謂的“新畫”,使人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又說不清道不明。如將徐悲鴻《柳下立馬圖》改為《柳下立牛圖》,即輕而易舉,又極富創意。
罪行五面壁生造即完全不以真跡為本,憑空臆造,無中生有,為給觀者“新穎”之感,多采用此種作偽手法。該類贗品通常不受原作所限,任意發揮,故大多略有神韻。
罪行六流傳蒙騙故意仿造畫家友人或領導人的假上款,或翻刻、偽造、鈐蓋一些著名書畫收藏家的鑒藏印,或者書畫鑒定權威的題字,或者交由正規出版社出版著錄,以標明贗品來路可靠、流傳有緒,以博取買家信任。
罪行七家屬提供個別畫家的不良家屬利用去世畫家印章、紙墨皆在的條件,進行造假,以家屬名義提供,上市流通。
藏市快訊
中藝春拍買家低位吸貨
126幅拍品上拍,成交率約90%,多數為底價成交:昨天,2008年重慶中藝藝術品春拍在三峽博物館舉行,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2004年創作的油畫《上樓梯》以底價25萬元成交,而吳冠中1979年創作的國畫《稻田》賣出51萬元,為本次拍賣會標王。重慶收藏協會副秘書長范涌泉告訴記者,與去年股市火爆藝術品市場乏人問津相比,如今買家開始在低位吸貨。(記者劉勇 實習生楊涵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