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理財產品中心近日發布了2008年7月份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分析報告,這份最新的報告顯示:7月份全國共發行銀行理財產品503款,月環比增長18.9%,其中普通類產品發行456款,結構類產品發行47款;理財產品的平均委托期限越來越短,只有5.8個月,比6月份縮短了0.7個月;無風險產品共有79只,僅占比32%。
產品期限平均5.8個月
報告顯示,7月產品期限跨度在6個月之內的產品占比最高,達到65%,兩年期以上產品均是結構類產品。具體來看,普通類理財產品的期限結構繼續呈短期化趨勢,平均委托期限由上月的6.5個月縮短至5.8個月,人民幣產品的平均委托期限為5.6個月,比上月的5.2個月有所延長,而外幣產品的平均委托期限為7.4個月,比上月的10.8個月顯著縮短;對結構類產品而言,商品類產品期限最長,平均期限2.5年,其次是股票類產品,平均期限是2年,后面依次是利率和匯率類產品,平均期限分別為0.5和0.4年。
信貸資產類產品居榜首
該月銀行理財產品中發行數量最多的是人民幣產品,占76%強,數量排名第二的是美元產品,后面依次是港元、澳元和歐元產品。普通類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主要有銀行間貨幣債券市場、票據資產和信貸資產,其中信貸資產類產品數量仍位居榜首,發行數量為230只,獨自占據普通類理財產品市場的半壁江山,信貸資產的行業分布主要集中于公用事業、資本貨物、材料和運輸行業。結構類產品中,農產品指數、H股和境外基金是當月掛鉤頻數的前三甲,其次是黃金、原油價格等。
無風險產品占比三成多
在可評價產品中,對于銀行保證收益的產品以及發售銀行保本且國有控股銀行進行本息擔保的產品暫視為無風險產品,共有79只,占比32%。從評價結果來看,延續上月的態勢,商品類產品的風險與收益水平較為均衡,而股票類產品則是高風險高收益,利率類與股票類正好相反,收益適中但風險最低,最后是匯率類產品。
總體來看,國有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產品的風險收益水平與總體平均水平基本相當,而外資銀行產品的特點依然是高風險高收益。從各幣種的投資價值看,澳元和美元產品投資價值相對較高,原因之一在于這兩個幣種的產品大部分是設置保本保息條款的結構類產品,后面依次是歐元和人民幣產品,港元產品的投資價值較低。 (陳春林 沈春寧)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