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的儲蓄國債一早就賣完了。”昨天,某股份制銀行下屬支行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這樣表示。
根據財政部安排,今年最后一期儲蓄國債即2008年第三期儲蓄國債(電子式)于昨天在各大銀行發售。該期國債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期限3年,年利率為5.17%,最大發行額為200億元。由于此類儲蓄國債在發行時采取的是“先到先得”的方式,因此當該債券熱銷時,稍后買債的投資者往往與這些產品“失之交臂”。
今年以來股票市場持續調整、銀行存款利率連降不止,加上近來交易所國債市場也出現了明顯調整,這令有“金邊債券”之稱的儲蓄國債再度獲得了不少投資者的青睞。盡管較上個月發行的儲蓄國債利率已經有了大幅度調整(10月份憑證式及電子式儲蓄國債利率3年期為5.53%、5年期為5.98%),但每年高于5%的收益還是引起儲戶的興趣。
上述支行負責人稱,在昨天該支行總共銷售的450萬元儲蓄國債中,有某位大儲戶一個人就“吃”下了300萬元國債,而根據相關條款,儲蓄國債每一賬戶當期最高購買限額也只有300萬元。
根據另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下屬支行工作人員的分析,由于今年以來不斷調低銀行存款的名義利率,居民理財行為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那些利率合適的固定收益產品往往更加受到不同年齡段的投資者認可。相比以往儲蓄國債只對財務結構穩健的老年投資者產生吸引力外,那些年紀并不大的普通白領也開始對此類看似低收益的國債產品抱以興趣。假設某位普通白領月工資在3000~5000元左右,那么如果購買10萬元昨天發行的儲蓄國債,每年所獲得的利息大致接近這位白領一個月的收入。
昨天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采取的是一年一付息的方式,比起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的銀行定期存款和憑證式儲蓄國債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優勢,這是電子式儲蓄國債一直以來較受歡迎的原因。從去年以來,隨著銀行存款名義利率不斷調整,投資者的預期也從以往的追求高收益,轉向未來收益的確定性。
在利率處于上升通道中,投資者往往傾向于選擇短期產品,以應對不斷小幅度上漲的利率;在利率處于下降通道中,投資者往往傾向于選擇長期產品,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在今年以來的降息過程之中,長期存款名義利率下浮空間比短期存款名義利率要大,比如,當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0.27%的同時,3年期和5年期的利率下降幅度更大。從目前銀行存款利率結構看,年利率超過5%的只有5年期定期存款。本次儲蓄國債5.17%的利率比同期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0.4%、比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0.04%,加上具有一年一付息的優勢,這自然使得不少投資者還是寧愿將部分資金配置在此類方向上,以期獲得確定性收益。(謝潞錦)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