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張“成績單”讓中國的銀行驟然成為全球金融界的明星。工行昨天公布數字說,截至3月31日,該行的客戶存款余額已超過8.9萬億元人民幣(超過13000億美元),一舉超越歐美和日本銀行同業,成為全球客戶存款第一的商業銀行。而中國銀行業全行業利潤總額預計比全球銀行業平均水平高7個百分點以上。
業內專家表示,把存款作為主要資金來源,穩健經營,是中國銀行業能夠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仍保持增長的最大原因。而重視存款業務,也成了目前國外銀行重新改變經營結構的大趨勢。
錢多說明了什么:
社會財富的累積
目前美國銀行業存款第一的摩根大通銀行,因為收購了美國最大的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存款達到創紀錄的10093億美元。近年來歐美和日本的大型銀行之間不斷互相兼并擴充,這使得其資產和存款迅猛增加。
據介紹,工行擁有中國乃至全球銀行中最龐大的客戶群體,目前工行公司客戶數量達310萬戶,個人客戶更是達到1.9億,幾乎相當于英國、德國和法國三個國家的人口總和。
分析人士指出,以工行為代表的中國商業銀行客戶存款的穩定增長是中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財富持續積累的真實反映,反映了所在國居民和企業財富收入與現金流量的增加。
拿誰的錢來賺錢:
兩種不同的路子
存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商業銀行從出現起就被視為資金融通的中介。客戶存款長期以來一直是銀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但這種情形近年來發生了變化。
進入新世紀,一些歐美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采取主動負債模式,即不再將客戶存款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轉而通過在金融市場上主動發行債券、票據等金融工具的方式獲得資金。另外一種模式,則是中國商業銀行所采取的穩健發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在堅持存款基礎地位的同時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拓寬收入來源。
據分析,這兩種發展模式最顯著的區別就在于其形成的資產負債結構的不同。如工行客戶存款占總資產的比重約為83%,占總負債的比重達到88%,而采取主動負債模式的歐美商業銀行客戶存款占總資產的比重基本上在50%以下。工行2008年的貸存比僅為55.6%,而主動負債模式銀行的貸存比一般都在100%左右,個別銀行甚至接近150%。
危機面前誰能扛:
傳統業務回歸?
“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由于金融市場運行平穩,融資成本較低,這兩種模式的表現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工行人士分析說,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采取主動負債模式的銀行發現,原來唾手可得的廉價資金突然間成本驟升,給這些銀行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而采取存款穩健發展模式的銀行由于并不主要依賴市場融資,因為具有可靠的資金來源,表現得非常穩定。
去年銀行業界冰火兩重天的年報證實了這一點。2008年,工行利潤同比增長35.2%;建行增長34%;中行增長14.42%;交行增長40.05%。與此同時,美、英等國的銀行業出現了巨額虧損和大幅裁員。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經過這次危機,目前全球范圍內商業銀行都出現了重新重視存款業務的趨勢,比如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昔日投行巨頭正在轉變為可以吸收公眾存款的商業銀行集團,單一的投行模式從華爾街消失;歐洲全功能銀行的代表——德意志銀行收購了德國郵政銀行的分支機構,大力加強儲蓄存款業務。(記者 耿彩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